摘要 | 第4页 |
RéSUMé | 第5-8页 |
导言 | 第8-11页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第一章 译者的主体意识 | 第11-15页 |
第一节 译者主体性的内涵 | 第11-13页 |
一、诠释学与译者主体性中的能动性因素 | 第11页 |
二、权力话语与译者主体性中的受动性因素 | 第11-12页 |
三、目的论与译者主体性中的为我性因素 | 第12-13页 |
第二节 译者主体性地位的确立 | 第13-15页 |
一、传统的翻译观 | 第13页 |
二、从“忠实”到“叛逆” | 第13页 |
三、“创造性叛逆”以及译者主体地位的确立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女性主义翻译 | 第15-20页 |
第一节 女性主义翻译的渊源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女性主义翻译的策略 | 第16页 |
第三节 女性主义对译者主体性的贡献 | 第16-17页 |
第四节 女性主义翻译的反思 | 第17-20页 |
第三章 《爱的荒漠》与《爱的沙漠》对比 | 第20-30页 |
第一节 原作简介 | 第20页 |
第二节 译者简介 | 第20-21页 |
第三节 译文对比 | 第21-28页 |
一、题目对比 | 第22页 |
二、前言/后记对比 | 第22-23页 |
三、正文对比 | 第23-28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28-30页 |
第四章《苦炼》译文对比 | 第30-38页 |
第一节 原作简介 | 第30-31页 |
第二节 译者简介 | 第31-32页 |
第三节 译文对比 | 第32-37页 |
一、不同性别的译者主体审美体验不同 | 第32-33页 |
二、不同的性别体验传递不同的语境。 | 第33-34页 |
三、称谓不同 | 第34-36页 |
四、敏感词汇的处理不同 | 第36-37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我要在你的坟墓上吐痰》与《我要唾弃你的坟墓》对比 | 第38-47页 |
第一节 作品简介 | 第38页 |
第二节 译者简介 | 第38-39页 |
第三节 译文对比 | 第39-45页 |
一、题目处理不同 | 第39页 |
二、审美体验不同 | 第39-41页 |
三、动词处理方式存在不同 | 第41-43页 |
四、感叹词表达以及称谓语不同 | 第43-45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