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国教育事业论文--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

随迁子女适应新学校生活环境的个案工作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3页
   ·研究背景第7-8页
   ·研究意义第8-9页
     ·现实意义第8-9页
     ·理论意义第9页
   ·文献综述第9-11页
     ·国外文献第9-10页
     ·国内文献第10-11页
   ·研究方法第11-13页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第13-16页
   ·概念界定第13-14页
     ·随迁子女第13页
     ·适应第13页
     ·新学校适应第13-14页
   ·理论依据第14-16页
     ·社会流动理论第14-15页
     ·社会支持理论第15-16页
第三章 随迁子女适应新学校生活环境的表现形式与测量工具第16-22页
   ·随迁子女适应新学校生活环境的表现形式第16-18页
     ·学习适应第16页
     ·行为适应第16-17页
     ·人际关系适应第17页
     ·心理适应第17-18页
     ·常规适应第18页
   ·随迁子女适应新学校生活环境的测量工具第18-22页
     ·相关测量工具第18-19页
     ·本文适用测量工具第19-22页
第四章 随迁子女适应新学校生活环境的介入过程第22-36页
   ·接案和预估第22-25页
     ·发现案主第22-23页
     ·面谈识别问题第23-24页
     ·收集资料作出预估第24-25页
   ·制定介入计划第25-26页
     ·介入原则和目标第25页
     ·介入方案第25-26页
   ·方案实施第26-33页
     ·增强案主对学习的渴望第26-29页
     ·提升案主在集体中的融入感第29-31页
     ·提高案主在学校的学习成绩第31-33页
   ·评估第33-36页
     ·过程评估第34页
     ·效果评估第34-36页
第五章 结语与反思第36-38页
   ·结语第36页
   ·反思第36-38页
     ·自身反思第36-37页
     ·提出建议第37-38页
致谢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附录第42-44页
 附录一 随迁子女适应新学校环境问卷第42-44页
作者简介第4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奥巴马每周电视讲话中模糊修辞的顺应研究
下一篇:吉林省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