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在初中地理课后复习中的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一)什么是微课程 | 第8-9页 |
(二)微时代的到来 | 第9页 |
(三)初中地理课后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标 | 第10-11页 |
(一)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三)研究的内容 | 第10-11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一)国外现状 | 第11页 |
(二)国内现状 | 第11-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2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12-13页 |
(三)访谈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微课程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4-21页 |
一、微课程概念及特性 | 第14-16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二)微课程的特性 | 第15-16页 |
二、微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一)建构主义 | 第16-17页 |
(二)非正式学习 | 第17页 |
(三)自主学习 | 第17-18页 |
(四)ADDIE模型 | 第18-19页 |
三、微课程的分类 | 第19-20页 |
四、微课程的制作工具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微课程的设计及模式建构 | 第21-31页 |
一、初中生地理学习现状调查 | 第21-24页 |
(一)地理学习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21-23页 |
(二)运用微课程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二、微课程的制作原则 | 第24-25页 |
(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 第24页 |
(二)知识传递直接性原则 | 第24-25页 |
(三)知识传递的便捷性原则 | 第25页 |
(四)符合认知特点,加强趣味性的原则 | 第25页 |
(五)知识点分割合理的原则 | 第25页 |
三、微课程的设计模型 | 第25-30页 |
(一)分析 | 第26-27页 |
(二)设计 | 第27-28页 |
(三)开发 | 第28-29页 |
(四)实施 | 第29页 |
(五)评价 | 第29-30页 |
四、地理复习中应用微课程的特殊性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微课程成果展示和效果评估 | 第31-38页 |
一、微课程在地理课后复习中的个案分析 | 第31页 |
二、微课程在初中地理课后复习中的个案设计与制作 | 第31-34页 |
(一)微课程个案设计 | 第31-34页 |
(二)微课程个案制作 | 第34页 |
三、微课程在地理课后复习中的效果评估 | 第34-36页 |
四、微课程制作的注意事项 | 第36-3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38-40页 |
一、研究总结 | 第38-39页 |
二、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39-40页 |
(一)研究局限 | 第39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附录1 初中地理课学习分析调查问卷 | 第43-44页 |
附录2 初中地理课程现状分析访谈提纲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个人简历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