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全译之合译研析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2页 |
一、 论文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二、 论文研究对象及目的 | 第10页 |
三、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四、 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俄汉全译之合译研究概述 | 第12-22页 |
第一节 翻译策略范畴体系简述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合译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第三节 合译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一、 欧美合译研究现状 | 第17页 |
二、 俄苏合译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俄汉全译之合译体系简述 | 第22-32页 |
第一节 合译概念历史变化考 | 第22-27页 |
一、 “合译”称名流变调查 | 第22-24页 |
二、 “合译”称名流变解读 | 第24-27页 |
第二节 合译概念界定 | 第27-29页 |
第三节 合译基本体系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俄汉全译之合译策略体系构建 | 第32-73页 |
第一节 音位合译 | 第32-38页 |
一、 俄汉译音表中音位合译 | 第34页 |
二、 人名中音位合译 | 第34-36页 |
三、 地名中音位合译 | 第36-37页 |
四、 外来词音位合译 | 第37-38页 |
第二节 词素合译 | 第38-43页 |
一、 词素语法性合译 | 第40-41页 |
二、 词素语义性合译 | 第41-43页 |
第三节 词合译 | 第43-51页 |
一、 词的语法性合译 | 第44-46页 |
二、 词的语义性合译 | 第46-48页 |
三、 词的语用性合译 | 第48-51页 |
第四节 短语合译 | 第51-54页 |
一、 短语合译为词 | 第52页 |
二、 短语合译为短语 | 第52-54页 |
第五节 小句合译 | 第54-60页 |
一、 小句合译为短语 | 第55-56页 |
二、 小句合译为单句 | 第56-59页 |
三、 小句合译为新复句 | 第59-60页 |
第六节 复句合译 | 第60-67页 |
一、 复句合译为单句 | 第62-66页 |
二、 复句合译为新复句 | 第66-67页 |
第七节 句群合译 | 第67-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四章 俄汉全译之合译理据 | 第73-89页 |
第一节 合译的逻辑学视角 | 第73-80页 |
一、 概念与合译 | 第75-77页 |
二、 判断与合译 | 第77-78页 |
三、 推理与合译 | 第78-80页 |
第二节 合译的语用学视角 | 第80-85页 |
一、 语境与合译 | 第81-83页 |
二、 等效与合译 | 第83-84页 |
三、 译者主体性与合译 | 第84-85页 |
第三节 合译的美学视角 | 第85-87页 |
一、 音美与合译 | 第86-87页 |
二、 形美与合译 | 第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结语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