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声乐理论论文

我对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发展概述第11-23页
 第一节 中国近现代民族声乐嬗变与转型历程第11-18页
  一、“学堂乐歌”开启中国民族声乐的近代嬗变第11-14页
  二、“土”“洋”碰撞推动中国民族声乐的现代化转型第14-18页
   (一) 建国前后的“土”“洋”碰撞与对立第15-17页
   (二) 1957年以后,“土”“洋”结合的探索第17-18页
 第二节 中国当代民族声乐的繁荣进步第18-20页
  一、民族声乐教育蓬勃发展第18-19页
  二、民族声乐表演艺术的突飞猛进第19-20页
 第三节 金铁霖民族声乐理论体系形成第20-23页
  一、金铁霖民族声乐理论体系的形成第20-22页
  二、金铁霖民族声乐理论体系的构成第22-23页
第二章 我对金铁霖民族声乐理论体系的认识和理解第23-48页
 第一节 关于金铁霖民族声乐理论体系的核心第23-33页
  一、科学性第23-26页
   (一) 科学性是建立中国音乐学派的必要条件第23-24页
   (二) 科学性是一切声乐艺术的共性第24-26页
  二、民族性第26-28页
  三、艺术性第28-30页
  四、时代性第30-33页
   (一) 适应时代审美需求第31页
   (二) 彰显时代精神第31-33页
 第二节 关于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第33-42页
  一、 新学思想第33-37页
   (一) 客观性思想第34-35页
   (二) 辩证法思想第35-37页
  二、教学原则——因材施教第37-39页
  三、教学方法——感觉式启发教学法第39-42页
   (一) 歌唱气息训练第40-41页
   (二) 声音位置的保持第41-42页
 第三节 金铁霖民族声乐理论体系的价值第42-48页
  一、学术价值第42-44页
  二、艺术价值第44-46页
  三、社会价值第46-48页
第三章 我的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实践第48-87页
 第一节 我的民族声乐表演成长道路第48-49页
 第二节 我对“七字标准”的实践第49-75页
  一、声第50-54页
  二、情第54-58页
  三、字第58-61页
  四、味第61-65页
  五、表第65-70页
  六、养第70-72页
   (一) 道德修养第71页
   (二) 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第71-72页
   (三) 文化修养第72页
  七、象第72-75页
   (一) 仪表形象第73-74页
   (二) 台风气质第74-75页
 第三节 把握“四性”原则,探索民族声乐发展之路第75-83页
  一、科学方法为中国民族声乐插上翅膀第76-79页
  二、民族文化为中国民族声乐奠定根基第79-81页
  三、艺术品质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提升审美第81-83页
 第四节 时代发展为中国民族声乐拓展空间第83-87页
结语第87-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致谢第94-95页
宋祖英艺术简历第95-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传统音乐的音高元素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
下一篇:原始与现代的邂逅--三首交响乐之西南少数民族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融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