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对中小学美术创作课的认识 | 第9-13页 |
一、什么是中小学美术创作 | 第9-10页 |
二、中小学美术创作课的意义 | 第10-13页 |
第二章 学生创作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 第13-21页 |
一、学生美术创作的学情调查 | 第13-16页 |
二、影响学生创作能力的因素 | 第16-21页 |
(一) 家庭、学校对美术创作课的轻视 | 第17-18页 |
(二) 学生在美术创作中体现出的个体差异 | 第18-21页 |
第三章 多元化评价引导创作课教学方法的拓展 | 第21-29页 |
一、发现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多样性 | 第21-23页 |
二、创作活动中的“扶”与“放” | 第23-25页 |
(一) “造型·表现”中有的“放”矢 | 第23-24页 |
(二) “设计·应用”中“扶”与“放”相结合 | 第24-25页 |
三、多元化评价方式对教学方法的拓展 | 第25-29页 |
第四章 指导学生美术创作的多样性实践探索 | 第29-53页 |
一、引导学生获取并积累创作题材 | 第30-38页 |
(一) “实物写生·创作”课实践 | 第31-34页 |
(二) “图片写生·创作”课实践 | 第34-36页 |
(三) “记忆·创作”课实践 | 第36-38页 |
二、启发想象激发创作欲望 | 第38-45页 |
(一) “联想·创作”课实践 | 第38-41页 |
(二) “想象·创作”课实践 | 第41-45页 |
三、探索创作表现力的丰富性 | 第45-50页 |
(一) 多种创作手法的运用 | 第45-47页 |
(二) 杂物材料的综合运用 | 第47-50页 |
四、多样性实践的教学效果与数据分析 | 第50-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