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述补结构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6页
第一章 绪论第6-16页
   ·理论基础第6-9页
     ·语言的形式第6-7页
     ·语言的意义第7-8页
     ·形式与意义的结合第8-9页
     ·小结第9页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第9-10页
   ·现有研究综述第10-16页
     ·《汉语教科书》的补语系统第10-11页
     ·对传统补语系统的重构第11-12页
     ·对重构系统的评价第12-14页
     ·小结第14-16页
第二章 述补结构的语义构造和不均质性第16-36页
   ·传统补语语义分类的瓶颈第16-19页
     ·性质补语、情态补语和程度补语的连续状态第16-18页
     ·分类标准的同一性问题第18-19页
     ·小结第19页
   ·述补构式的语义构造类别第19-29页
     ·新的分类角度第19-20页
     ·对述补构式的描写和分类第20-29页
     ·小结第29页
   ·历时与共时的矛盾在述补结构中的体现第29-36页
     ·历时因素在共时状态中的渗透第29-30页
     ·述补结构的不均质性第30-35页
     ·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述补结构的教学第36-50页
   ·对外汉语句法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第36-39页
     ·优先选择高频率的句法结构第36页
     ·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第36-37页
     ·加强语义构造的教学第37页
     ·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并重第37-38页
     ·对不合法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第38-39页
   ·“一”、“二”、“三”、“四”类述补构式的教学第39页
   ·“六”、“八”类述补构式的教学第39-40页
   ·“五”类述补构式的教学第40-45页
     ·“五”类构式的特点第40页
     ·“五”类构式的教学难点第40-45页
   ·“七”类述补构式的教学第45-50页
     ·“得”的两种功能第45-46页
     ·“七”类构式的教学难点第46-50页
结语第50-51页
注释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第55-56页
致谢第56-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史记》单音节动词研究
下一篇:“V+个+VP”结构中“个”的标记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