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劳动经济论文--劳动经济理论论文

基于偏好视角的大学生就业促进制度研究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3页
图目录第13-14页
表目录第14-16页
1.绪论第16-40页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第16-17页
     ·选题的背景第16页
     ·研究的意义第16-17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17-29页
     ·国外的研究现状第17-25页
       ·国内的研究现状第25-29页
   ·本文研究所基于的经济学逻辑起点第29-36页
     ·思维逻辑起点第30-32页
     ·理论逻辑起点第32-36页
   ·论文的研究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第36-40页
     ·论文的研究思路第36-37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7-38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第38-40页
2.偏好与制度共生演化理论分析框架第40-62页
   ·偏好内涵的历史演绎第40-48页
     ·新古典经济学传统的偏好理论第40-43页
     ·现代经济学对偏好内涵的新认识第43-48页
   ·制度内涵的历史演绎第48-56页
     ·什么是制度第49-51页
     ·对于制度功能的认识第51-53页
     ·对制度变迁的理论考察第53-56页
   ·对制度与偏好共生演化的理论分析第56-62页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看偏好与制度的共生性第56-58页
     ·对制度与偏好共生演化的进一步阐释第58-62页
3.基于偏好的视角对大学生就业制度变迁的分析第62-75页
   ·对建国以来大学生就业制度变迁的简要回顾第62-68页
     ·计划经济时期大学生就业制度第63-64页
     ·体制转轨时期的大学生就业制度第64-65页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制度第65-68页
   ·从偏好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第68-71页
     ·从人力资本投资主体及偏好的变化来看就业制度的变迁第68-69页
     ·从流动性收益偏好的变化来看就业制度的变迁第69-70页
     ·从降低交易成本的偏好来看就业制度的变迁第70-71页
     ·从供求自由选择的偏好来看就业制度的变迁第71页
   ·制度变迁下对大学生就业偏好变化的分析第71-75页
     ·"统包统配"就业制度下的大学生就业偏好第72页
     ·"自主择业"就业制度下的大学生就业偏好第72-75页
4.对大学生就业偏好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第75-98页
   ·大学生就业偏好的含义及其基本假定第75-76页
   ·大学生就业偏好的调查及结果分析第76-90页
     ·调查方法的选择第76-79页
     ·对大学生毕业后生涯打算的调查分析第79页
     ·对大学生就业信息收集渠道偏好的调查分析第79-84页
     ·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偏好的调查分析第84-90页
   ·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偏好形成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第90-98页
     ·影响大学生就业偏好因素的调查第90-91页
     ·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偏好的影响第91-94页
     ·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偏好影响的实证分析第94-98页
5.对用人单位选择偏好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第98-125页
   ·对大学生供求结构失衡的初步分析第98-103页
     ·客观供求的不对称第98-100页
     ·主观偏好的不对称第100-103页
   ·用人单位选择偏好的调查及结果分析第103-115页
     ·用人单位选择偏好的含义及基本假定第103-104页
     ·调查方法的选择第104-106页
     ·对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第106-107页
     ·对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发布渠道偏好的调查分析第107-109页
     ·对用人单位招聘方式偏好的调查分析第109页
     ·对用人单位招聘标准偏好的调查分析第109-111页
     ·对用人单位选拔与评价方法偏好的调查分析第111-112页
     ·对用人单位其他有关方面偏好的调查分析第112-115页
   ·对影响用人单位选择偏好形成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第115-125页
     ·对影响单位选择偏好因素的理论分析第115-121页
     ·对影响单位选择偏好因素的实证分析第121-125页
6.供需双方偏好的非对称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第125-150页
   ·供需双方偏好非对称的实证分析第125-127页
     ·薪资水平偏好的非对称性第125-126页
     ·偏好侧重点的非对称性第126页
     ·自我价值实现偏好的非对称性第126-127页
   ·大学毕业生供需的现状与预测第127-129页
   ·供需偏好不对称的结果分析第129-137页
     ·大学生偏好集中化趋势的区域就业效应第130-131页
     ·大学生偏好集中化趋势的区域产业效应第131-132页
     ·大学生偏好集中化趋势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第132-134页
     ·大学生偏好集中化趋势的企业区域选择效应第134-137页
   ·个体选择理性与制度构建的理论分析第137-145页
     ·制度与个体的有限理性的关系第138-140页
     ·制度构建的经济学基础第140-142页
     ·制度构建的目的指向——对经济人偏好的纠偏第142-145页
   ·促进大学生就业制度模型的构建第145-150页
     ·制度性调整的基础:市场化的资源配置第145-146页
     ·制度性调整的基本目标第146-148页
     ·制度构建的模型第148-150页
7.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构建第150-175页
   ·西方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借鉴第150-159页
     ·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状况与特点第150-152页
     ·西方国家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制度的综述第152-156页
     ·中介机构促进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做法第156页
     ·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经验第156-159页
   ·对我国促进大学生就业制度构建的思考和建议第159-175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偏好的主要趋向特征第159-161页
     ·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构建第161-164页
     ·高等学校促进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构建第164-168页
     ·大学生本身的自我塑造第168-170页
     ·用人单位的选择偏好的调整第170-172页
     ·职业中介服务机构应打造好供求双方偏好沟通的平台第172-175页
8.结论与展望第175-179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第175-177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177-178页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78-179页
文中参考文献第179-182页
其它参考文献第182-185页
作者简历第185-187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87页

论文共1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确定环境下的再制造物流系统库存控制与协调研究
下一篇:城市通勤交通与居住就业空间分布关系——模型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