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环境下的再制造物流系统库存控制与协调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1 绪论 | 第14-24页 |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4-18页 |
| ·促进资源有效利用迫切需要再制造物流系统 | 第15-17页 |
| ·库存直接决定再制造物流系统的运营成本 | 第17-18页 |
| ·不确定性因素是再制造物流系统库存控制关键 | 第18页 |
| ·国内外管理现状 | 第18-19页 |
| ·研究目标 | 第19-20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0-23页 |
| 1 4 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 ·技术线路 | 第23-24页 |
| 2 研究综述 | 第24-42页 |
| ·物流系统 | 第24-28页 |
| ·逆向物流 | 第24-25页 |
| ·再制造物流 | 第25页 |
| ·闭环供应链 | 第25-27页 |
| ·循环物流系统 | 第27-28页 |
| ·库存控制 | 第28-37页 |
| ·库存控制理论 | 第28-30页 |
| ·确定型库存控制 | 第30-32页 |
| ·随机型库存控制 | 第32-36页 |
| ·模糊环境下库存控制 | 第36-37页 |
| ·库存协调 | 第37-39页 |
| ·库存选址 | 第39-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3 再制造物流系统库存控制分析 | 第42-60页 |
| ·再制造物流系统概念界定 | 第42-47页 |
| ·再制造物流系统概念 | 第42-45页 |
| ·再制造物流系统特征 | 第45-47页 |
| ·再制造物流系统库存控制要素 | 第47-51页 |
| ·制造商 | 第48-50页 |
| ·回收商 | 第50-51页 |
| ·再制造物流系统库存的不确定因素 | 第51-57页 |
| ·不确定因素表现形式 | 第51-55页 |
| ·不确定因素来源 | 第55-56页 |
| ·不确定因素对库存的影响 | 第56-57页 |
| ·再制造物流系统中的库存协调 | 第57-59页 |
| ·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 | 第57-59页 |
| ·再制造计划与产品库存 | 第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4 再制造物流系统制造商库存控制研究 | 第60-86页 |
| ·制造商库存控制 | 第61-66页 |
| ·影响因素分析 | 第61-63页 |
| ·再制造库存特点 | 第63-66页 |
| ·随机环境下单周期模型 | 第66-73页 |
| ·问题分析 | 第66-68页 |
| ·模型建立 | 第68-71页 |
| ·实证分析 | 第71-73页 |
| ·模糊环境下多周期模型 | 第73-83页 |
| ·模糊集的基本理论 | 第73-77页 |
| ·问题分析 | 第77-78页 |
| ·模型建立 | 第78-82页 |
| ·实证分析 | 第82-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6页 |
| 5 再制造物流系统回收商库存控制研究 | 第86-104页 |
| ·回收商库存特点 | 第86-91页 |
| ·库存控制流程 | 第86-89页 |
| ·库存影响因素 | 第89-91页 |
| ·库存与选址联合决策模型 | 第91-97页 |
| ·问题分析 | 第92-94页 |
| ·模型建立 | 第94-97页 |
| ·实证分析 | 第97-10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1-104页 |
| 6 再制造物流系统多层库存协调研究 | 第104-122页 |
| ·必要性分析 | 第104-106页 |
| ·多层库存协调模型 | 第106-115页 |
| ·模型分析 | 第106-109页 |
| ·模型建立 | 第109-115页 |
| ·实证分析 | 第115-1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9-122页 |
| 7 再制造物流系统库存控制与协调对策建议 | 第122-127页 |
| ·制造商库存控制建议 | 第122-124页 |
| ·采取有效扩大再制造产品数量措施 | 第122页 |
| ·寻求降低库存成本的办法 | 第122-123页 |
| ·探索再制造库存控制规律 | 第123页 |
| ·提高废旧产品的回收量 | 第123-124页 |
| ·回收商库存控制建议 | 第124-125页 |
| ·实施降低库存成本的对策 | 第124页 |
| ·制定合理的回收周期 | 第124页 |
| ·进行合理选址 | 第124-125页 |
| ·再制造物流系统库存协调建议 | 第125-127页 |
| ·建立以制造商主导的紧密联盟 | 第125页 |
| ·建立废旧产品回收激励机制 | 第125-126页 |
| ·实行各参与主体信息共享 | 第126-127页 |
| 8 结论和展望 | 第127-130页 |
| ·主要结论 | 第127-128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28页 |
| ·工作展望 | 第128-1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0-138页 |
| 作者简历 | 第138-140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