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7页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17-2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7-23页 |
(一) 我国非公有医疗机构发展历程及主要政策 | 第17-19页 |
(二) 我国非公有医院发展现状 | 第19-22页 |
(三) 问题的提出 | 第22-23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4-29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5-29页 |
第三部分 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29-70页 |
一、非公有医院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9-58页 |
(一)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第29-36页 |
(二) 部分非公有医院发展较好,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 第36-43页 |
(三) 非公有医院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的部分医疗需求 | 第43页 |
(四) 不少非公有医院自身存在较多问题,并没有真正形成优质医疗资源 | 第43-57页 |
(五) 多数民众对非公有医院认知不足,存在明显信息不对称 | 第57-58页 |
二、部分政策不完善或落实不到位,不利于非公有医院公平健康发展 | 第58-70页 |
(一) 非公有医院面临不公平待遇,加大了其发展难度 | 第58-61页 |
(二) 非公有医院准入管理制度不完善 | 第61-63页 |
(三) 对非公有医院的医疗价格(付费)管理制度不合理 | 第63页 |
(四) 非公有医院分类管理的政策和措施不完善 | 第63-64页 |
(五) 非营利性非公有医院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面临筹资困难 | 第64-65页 |
(六) 医疗服务信息披露和公开制度不完善 | 第65-66页 |
(七) 税收政策对营利性医院赋税较重,各地税收标准不统一 | 第66-67页 |
(八) 非公有医院监管体制和机制不完善,监管乏力 | 第67-69页 |
(九) 公立医院医疗行为监管也不到位,对非公有医院有影响 | 第69-70页 |
第四部分 国外私立医院发展状况及其经验 | 第70-86页 |
一、国外私立医院发展的基础 | 第70页 |
二、国外私立医院发展状况 | 第70-74页 |
三、国外发展私立医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 第74-79页 |
四、国外私立医院分类发展的重点 | 第79-80页 |
五、国外对私立医院的扶持政策 | 第80页 |
六、国外对私立医院的税收政策 | 第80-82页 |
七、国外对私立医院的监管 | 第82-86页 |
第五部分 我国非公有医院发展策略的理论分析 | 第86-111页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第86-91页 |
(一)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 第86-89页 |
(二) 委托代理理论基本分析框架的理论借鉴 | 第89-91页 |
二、规制经济学理论 | 第91-101页 |
(一) 政府规制的分类 | 第92页 |
(二) 规制实践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 第92-93页 |
(三) 规制理论的演变历程 | 第93-96页 |
(四) 激励性规制理论的基本思想 | 第96-99页 |
(五) 规制经济学理论的借鉴 | 第99-101页 |
三、非公有医院道德风险规避的博弈分析 | 第101-111页 |
(一) 非公有医院与患者的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声誉模型分析 | 第102-107页 |
(二) 非公有医院与监管机构的博弈分析 | 第107-111页 |
第六部分 我国发展非公有医院策略探讨 | 第111-130页 |
一、我国发展非公有医院策略的总体思路 | 第111页 |
二、改进非公有医院准入管理制度 | 第111-114页 |
(一) 调整非公有医院机构设置和投资准入管理 | 第111-113页 |
(二) 加强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准入管理 | 第113-114页 |
三、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有医院转制 | 第114-115页 |
四、鼓励发展非营利性非公有医院,谨慎合理发展营利性医院 | 第115-121页 |
(一) 鼓励发展非营利性非公有医院的现实和理论依据 | 第115-117页 |
(二) 鼓励发展非营利性非公有医院的措施 | 第117-118页 |
(三) 加强对非营利性非公有医院的财务监管,保证其非营利性质 | 第118-119页 |
(四) 谨慎合理发展营利性医院 | 第119-121页 |
五、给予非公有医院平等待遇,营造其公平发展环境 | 第121-122页 |
六、进一步完善非公有医院医疗服务信息披露和公开制度 | 第122-123页 |
七、加强非公有医院信用体系和制度建设 | 第123-125页 |
八、改进非公有医院医疗价格(费用)管理制度 | 第125-126页 |
九、完善非公有医院监管体制和机制,提高监管效力 | 第126-128页 |
(一) 构建联席会议制度 | 第126-127页 |
(二) 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 | 第127页 |
(三) 建立独立的、专业化的监管机构 | 第127页 |
(四) 提高监管程序的透明度,改进监管方式 | 第127-128页 |
(五) 明确监管重点,建立非公有医院监管绩效考核和问责机制 | 第128页 |
(六) 加大非公有医院违规处罚力度,增加其违规代价 | 第128页 |
十、对非公有医院和公立医院实行同步监管 | 第128-130页 |
第七部分 研究总结及展望 | 第130-135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130-132页 |
二、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第132-133页 |
三、研究的局限性 | 第133页 |
四、研究展望 | 第133-135页 |
致谢 | 第135-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5页 |
综述 | 第145-180页 |
参考文献 | 第174-180页 |
附录1 | 第180-181页 |
附录2 | 第181-2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