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2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3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3.1 完善中医模糊语的英译研究体系 | 第11页 |
3.2 促进中医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 第11页 |
3.3 验证关联顺应论对中医翻译的解释力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第12-23页 |
1 中医药翻译及《黄帝内经》英译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1 中医药翻译概况 | 第12-13页 |
1.2 《黄帝内经》简介及其英译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黄帝内经》简介及其英译本概况 | 第13-14页 |
1.2.2 《黄帝内经》英译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2 关联顺应论概述 | 第15-19页 |
2.1 关联顺应论理论性回顾 | 第15-19页 |
2.1.1 关联论 | 第15-16页 |
2.1.2 顺应论 | 第16-17页 |
2.1.3 关联论与顺应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局限性 | 第17页 |
2.1.4 关联顺应模式的提出与发展 | 第17-19页 |
2.2 关联顺应论应用性概述 | 第19页 |
3 模糊修辞研究回顾 | 第19-23页 |
3.1 模糊修辞概述 | 第19-22页 |
3.1.1 模糊修辞定义 | 第19-20页 |
3.1.2 模糊修辞分类 | 第20页 |
3.1.3 模糊修辞作用 | 第20-21页 |
3.1.4 模糊修辞研究综述 | 第21-22页 |
3.2 中医典籍模糊修辞现象研究综述 | 第22-23页 |
3.2.1 中医语言模糊性概说 | 第22页 |
3.2.2 中医模糊语言英译研究综述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1 选材 | 第23页 |
1.1 文本简介 | 第23页 |
1.2 文本选取原因 | 第23页 |
1.2.1 汉语文本选取原因 | 第23页 |
1.2.2 英文文本选取原因 | 第23页 |
2 模糊修辞语语料收集标准 | 第23-24页 |
2.1 常式模糊修辞语料收集标准 | 第23-24页 |
2.2 变式模糊修辞语料收集标准 | 第24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4-26页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6-59页 |
1 模糊修辞语料分类及分布概述 | 第26-30页 |
1.1 常式模糊修辞及其分布 | 第26-27页 |
1.2 变式模糊修辞及其篇章分布概况 | 第27-30页 |
1.2.1 《黄帝内经》变式模糊修辞语料类别 | 第27-28页 |
1.2.2 《黄帝内经》变式模糊修辞语料篇章分布概况 | 第28-30页 |
2 关联顺应论关照下《黄帝内经》模糊修辞英译过程 | 第30-46页 |
2.1 《黄帝内经》模糊修辞英译为特殊的明示-推理过程 | 第30页 |
2.2 《黄帝内经》模糊修辞英译为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 | 第30-33页 |
2.3 《黄帝内经》模糊修辞英译为传递最佳关联的动态顺应过程 | 第33-46页 |
2.3.1 语境因素的顺应 | 第33-38页 |
2.3.2 语言结构选择的顺应 | 第38-43页 |
2.3.3 顺应的动态过程 | 第43-46页 |
2.4 顺应过程中的意识凸显程度 | 第46页 |
3 关联顺应论视阂下《黄帝内经》模糊修辞语料英译策略 | 第46-57页 |
3.1 常式模糊修辞英译策略 | 第47-49页 |
3.2 变式模糊修辞英译策略 | 第49-57页 |
3.2.1 虚化式模糊修辞英译策略 | 第49-53页 |
3.2.2 互融式模糊修辞英译策略 | 第53-56页 |
3.2.3 矛盾式模糊修辞英译策略 | 第56-57页 |
4 中医典籍英译关联顺应翻译模式的构建 | 第57-5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9-61页 |
1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2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