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果、蔬菜、坚果加工工业论文--果蔬加工与保藏论文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氯对哈密瓜和葡萄采后病害及农药残留的影响

摘要第2-5页
Abstract第5-7页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第8-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6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果蔬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的现状第14-18页
        1.2.1 物理保鲜技术第14-17页
        1.2.2 化学保鲜技术第17-18页
        1.2.3 生物保鲜技术第18页
    1.3 一氧化氮在果蔬抗病反应中的作用第18-21页
        1.3.1 NO和ROS第19-20页
        1.3.2 NO和乙烯第20-21页
        1.3.3 NO和生长调节剂第21页
        1.3.4 NO和水杨酸及茉莉酸第21页
    1.4 二氧化氯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第21-24页
        1.4.1 ClO_2的杀菌机理第22页
        1.4.2 ClO_2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第22-24页
        1.4.3 ClO_2保鲜技术研究现状第24页
    1.5 论文的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24-26页
        1.5.1 选题依据第24-25页
        1.5.2 研究内容第25-26页
第二章 NO熏蒸对哈密瓜采后品质及病害的影响第26-39页
    2.1 引言第26-27页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27页
        2.2.1 实验材料第27页
        2.2.2 主要实验试剂第27页
        2.2.3 仪器与设备第27页
    2.3 实验方法第27-32页
        2.3.1 哈密瓜的处理第27页
        2.3.2 损伤接种第27-28页
        2.3.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8-31页
        2.3.4 数据处理第31-32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32-35页
        2.4.1 NO对哈密瓜自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第32页
        2.4.2 NO熏蒸对接种后哈密瓜病斑直径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第32-34页
        2.4.3 NO对接种后哈密瓜品质的影响第34页
        2.4.4 NO对接种后哈密瓜AsA含量、APX和POD活性的影响第34页
        2.4.5 NO对哈密瓜PPO和PAL活性的影响第34-35页
        2.4.6 NO处理对哈密瓜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第35页
    2.5 讨论第35-38页
    2.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哈密瓜响应链格孢侵染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第39-52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39页
    3.3 实验方法第39-40页
        3.3.1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第39页
        3.3.2 损伤接种及样品采集第39-40页
        3.3.3 RNA提取和cDNA文库构建第40页
        3.3.4 数据分析和基因功能注释第40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40-51页
        3.4.1 测序评估第40-41页
        3.4.2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第41-43页
        3.4.3 差异表达基因聚类分析第43页
        3.4.4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第43-47页
        3.4.5 差异表达基因的Pathway分类及富集分析第47-48页
        3.4.6 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及相关基因第48-51页
    3.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NO调控水杨酸和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对哈密瓜采后抗病性的影响第52-67页
    4.1 引言第52页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52-53页
        4.2.1 实验材料第52页
        4.2.2 主要实验试剂第52-53页
        4.2.3 仪器与设备第53页
    4.3 实验方法第53-58页
        4.3.1 哈密瓜的处理第53页
        4.3.2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第53页
        4.3.3 损伤接种第53-54页
        4.3.4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54-58页
        4.3.5 数据处理第58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58-63页
        4.4.1 NO对哈密瓜果实硬度和病斑深度的影响第58页
        4.4.2 NO对哈密瓜果实水杨酸和茉莉酸含量的影响第58-59页
        4.4.3 哈密瓜总RNA的提取第59-60页
        4.4.4 水杨酸和茉莉酸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片段的扩增第60-61页
        4.4.5 NO对哈密瓜果实SA转导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第61-62页
        4.4.6 NO对哈密瓜果实JA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第62-63页
    4.5 讨论第63-66页
        4.5.1 NO对哈密瓜SA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第63-65页
        4.5.2 NO对哈密瓜JA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第65-66页
    4.6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NO调控乙烯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对哈密瓜采后抗病性的影响第67-81页
    5.1 引言第67页
    5.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67-68页
        5.2.1 实验材料第67-68页
        5.2.2 仪器与设备第68页
    5.3 实验方法第68-71页
        5.3.1 哈密瓜的处理第68页
        5.3.2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第68页
        5.3.3 损伤接种第68页
        5.3.4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68-71页
        5.3.5 数据处理第71页
    5.4 结果与分析第71-76页
        5.4.1 NO对哈密瓜ET生物合成的影响第71-72页
        5.4.2 ET生物合成及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片段的扩增第72-73页
        5.4.3 NO对哈密瓜果实ACSs和ACOs表达的影响第73-74页
        5.4.4 NO对哈密瓜果实CmETR1和CmETR2基因表达的影响第74页
        5.4.5 NO对哈密瓜果实CmCTR1、CmEIN2、CmEIN3和CmEBF1基因表达的影响第74-76页
        5.4.6 NO对哈密瓜果实CmERF1B和CmERF2基因表达的影响第76页
    5.5 讨论第76-80页
        5.5.1 NO对哈密瓜乙烯生物合成途经的影响第76-78页
        5.5.2 NO对哈密瓜乙烯信号转导途经的影响第78-80页
    5.6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六章 NO调控内源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对哈密瓜采后抗病性的影响第81-99页
    6.1 引言第81页
    6.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81页
    6.3 实验方法第81-84页
        6.3.1 哈密瓜的处理第81页
        6.3.2 哈密瓜果实内源激素的测定第81-82页
        6.3.3 实时荧光定量qPCR分析第82-84页
    6.4 结果与分析第84-95页
        6.4.1 NO对哈密瓜果实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第84-85页
        6.4.2 内源激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片段的扩增第85-86页
        6.4.3 NO对哈密瓜果实IAA信号转导的影响第86-88页
        6.4.4 NO对哈密瓜果实CTK信号转导的影响第88-91页
        6.4.5 NO对哈密瓜果实GA信号转导的影响第91-92页
        6.4.6 NO对哈密瓜果实ABA信号转导的影响第92-95页
    6.5 讨论第95-98页
        6.5.1 NO对哈密瓜IAA信号转导的影响第95-96页
        6.5.2 NO对哈密瓜CTK信号转导的影响第96-97页
        6.5.3 NO对哈密瓜GA信号转导的影响第97页
        6.5.4 NO对哈密瓜ABA信号转导的影响第97-98页
    6.6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七章 ClO_2对哈密瓜采后病害控制作用的影响第99-109页
    7.1 引言第99-100页
    7.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100页
        7.2.1 实验材料第100页
        7.2.2 主要实验试剂第100页
        7.2.3 仪器与设备第100页
    7.3 实验方法第100-101页
        7.3.1 哈密瓜的处理第100页
        7.3.2 损伤接种第100页
        7.3.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100-101页
        7.3.4 数据处理第101页
    7.4 结果与分析第101-106页
        7.4.1 ClO_2处理对哈密瓜自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第101-102页
        7.4.2 ClO_2处理对接种后哈密瓜病斑直径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第102页
        7.4.3 ClO_2处理对接种后哈密瓜品质的影响第102页
        7.4.4 ClO_2处理对接种后哈密瓜AsA含量和APX及POD活性的影响第102-104页
        7.4.5 ClO_2处理对哈密瓜PPO和PAL活性的影响第104-105页
        7.4.6 ClO_2处理对哈密瓜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第105-106页
    7.5 讨论第106-108页
    7.6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第八章 ClO_2气体采后熏蒸处理对鲜食葡萄采前农药残留降解作用的研究第109-120页
    8.1 引言第109-110页
    8.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110-111页
        8.2.1 实验材料第110页
        8.2.2 主要实验试剂第110页
        8.2.3 仪器与设备第110-111页
    8.3 实验方法第111-113页
        8.3.1 葡萄的采前处理第111页
        8.3.2 ClO_2气体的制备和测定第111-112页
        8.3.3 ClO_2熏蒸处理葡萄第112页
        8.3.4 葡萄采后贮藏品质的测定第112页
        8.3.5 葡萄中残留农药的测定第112-113页
        8.3.6 葡萄中ClO_2残留量的测定第113页
        8.3.7 统计与分析第113页
    8.4 结果与讨论第113-119页
        8.4.1 ClO_2气体的浓度和释放曲线第113-114页
        8.4.2 ClO_2熏蒸处理对葡萄品质的影响第114页
        8.4.3 方法的线性关系,加标回收率和重复性第114-115页
        8.4.4 ClO_2熏蒸对葡萄表面农药的降解作用第115-117页
        8.4.5 农药降解产物的确定第117-118页
        8.4.6 ClO_2在红地球葡萄果实中的残留量第118-119页
    8.5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第120-124页
    9.1 结论第120-121页
    9.2 展望第121-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40页
附录第140-14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2-143页
致谢第143-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压裂泵头体相贯内腔裂纹扩展规律及疲劳寿命研究
下一篇:准东煤炭开采区周边环境特征及社会经济发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