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

准东煤炭开采区周边环境特征及社会经济发展评价

摘要第2-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1章 绪论第13-23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0页
        1.2.1 露天煤矿地表扰动方面第14-15页
        1.2.2 露天煤矿环境污染方面第15-17页
        1.2.3 露天煤矿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第17-18页
        1.2.4 关于准东露天煤田的相关研究第18-19页
        1.2.5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第19-20页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20-21页
        1.3.1 研究目标第20页
        1.3.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 研究技术路线第21-23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第23-30页
    2.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第23页
    2.2 自然条件第23-27页
        2.2.1 气候第23-25页
        2.2.2 地形地貌第25页
        2.2.3 水文与供水第25页
        2.2.4 土壤与动植物资源第25-26页
        2.2.5 煤炭资源条件第26-27页
    2.3 社会经济第27-30页
        2.3.1 产业经济第27-29页
        2.3.2 社会发展第29-30页
第3章 数据获取与处理第30-36页
    3.1 遥感影像数据获取与预处理第30-31页
    3.2 实验室测定数据第31-33页
    3.3 野外实时监测数据第33-34页
    3.4 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第34-36页
第4章 准东煤炭开采区及周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第36-57页
    4.1 研究方法第36-40页
        4.1.1 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第36-37页
        4.1.2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指数第37-39页
        4.1.3 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第39页
        4.1.4 土地利用程度第39-40页
        4.1.5 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第40页
    4.2 西部开采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第40-46页
        4.2.1 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第40-43页
        4.2.2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指数分析第43-45页
        4.2.3 土地利用程度及信息熵分析第45-46页
        4.2.4 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分析第46页
    4.3 东部开采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第46-54页
        4.3.1 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第46-50页
        4.3.2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指数分析第50-52页
        4.3.3 土地利用程度及信息熵分析第52页
        4.3.4 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分析第52-54页
    4.4 小结第54-57页
第5章 准东煤炭开采区周边环境特征第57-101页
    5.1 准东煤炭开采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第57-79页
        5.1.1 研究方法第57-62页
        5.1.2 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污染负荷第62-65页
        5.1.3 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第65-66页
        5.1.4 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第66-75页
        5.1.5 土壤重金属判源分析第75-79页
    5.2 准东煤炭开采区周边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第79-89页
        5.2.1 研究方法第79-80页
        5.2.2 PM_(10)和PM_(2.5)浓度特征第80-82页
        5.2.3 PM_(10)和PM_(2.5)浓度空间分布特征第82页
        5.2.4 气象条件对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的影响第82-86页
        5.2.5 大气颗粒物及气象因子对土壤重金属的影响第86-89页
    5.3 准东煤炭开采区周边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转运特性第89-97页
        5.3.1 研究方法第89页
        5.3.2 植物对重金属富集能力分析第89-92页
        5.3.3 植物对重金属转移能力分析第92-95页
        5.3.4 有机质对土壤重金属的影响第95-97页
    5.4 小结第97-101页
第6章 准东煤炭开采时期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第101-122页
    6.1 研究方法第101-104页
        6.1.1 指标与权重第101-103页
        6.1.2 聚类分析第103页
        6.1.3 综合评价指数第103-104页
        6.1.4 异速生长模型第104页
    6.2 两县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第104-111页
        6.2.1 吉木萨尔县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第104-107页
        6.2.2 奇台县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第107-111页
    6.3 两县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分析第111-116页
        6.3.1 两县社会经济发展比较第111-113页
        6.3.2 两县综合发展水平分析第113-116页
    6.4 两县社会经济指标异速生长特征第116-119页
        6.4.1 吉木萨尔县总人口-其他社会经济指标的异速生长特征第116-118页
        6.4.2 奇台县总人口-其他社会经济指标的异速生长特征第118-119页
    6.5 小结第119-122页
第7章 准东煤炭开采区环境因子和社会经济的关系第122-142页
    7.1 土地利用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第122-127页
        7.1.1 研究方法第122-123页
        7.1.2 植被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的响应第123-126页
        7.1.3 植被对大气颗粒物污染空间分布的响应第126-127页
    7.2 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第127-134页
        7.2.1 研究方法第128-129页
        7.2.2 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分析第129-134页
    7.3 准东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第134-140页
        7.3.1 研究方法第134-138页
        7.3.2 补偿费测算结果与分析第138-139页
        7.3.3 准东煤田生态环境保护建议第139-140页
    7.4 小结第140-142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42-146页
    8.1 主要结论第142-143页
    8.2 研究特色第143-144页
    8.3 不足与展望第144-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60页
致谢第160-16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61-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氯对哈密瓜和葡萄采后病害及农药残留的影响
下一篇:准东矿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及生态质量评价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