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2页 |
第一章 作为评价改革依据的“新体系”教学理念 | 第12-17页 |
第一节 “新体系”教学理念的理论基础与评价基石 | 第12-14页 |
一、“新体系”教学理念从艺术本源出发 | 第12页 |
二、“新体系”教学理念从音乐教育的原本价值出发 | 第12-13页 |
三、音乐活动的基本心理过程 | 第13页 |
四、音乐活动的基本过程及特征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新体系”教学理念的教学目标与评价依据 | 第14-15页 |
第三节 “新体系”教学理念的教学内容与评价维度 | 第15-17页 |
一、音乐律动 | 第15页 |
二、歌唱教学 | 第15-16页 |
三、器乐教学 | 第16页 |
四、音乐欣赏 | 第16页 |
五、即兴表达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目前我国所采用的中小学音乐课程学习评价方式及其评析 | 第17-23页 |
第一节 现行中小学音乐课程的课堂学习评价方式 | 第17-19页 |
第二节 现行中小学音乐课程学习评价方式的评析 | 第19-23页 |
一、利势 | 第19-20页 |
二、劣势 | 第20-23页 |
第三章 外国中小学课程学习评价理念方式在音乐课程学习评价中的借鉴 | 第23-32页 |
第一节 认知学科与音乐课程学习评价方式的比较 | 第23-26页 |
一、相同 | 第23-24页 |
二、不同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国外相关的认知课程中值得音乐课程借鉴的学习评价方式 | 第26-30页 |
一、研究性学习评价方式 | 第27-28页 |
二、多元智能在学习评价中的应用 | 第28-30页 |
第三节 我国音乐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改革的必要性及客观条件 | 第30-32页 |
第四章 以“新体系”理念为依据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评价的构想 | 第32-49页 |
第一节 “新体系”教学理念下的中小学音乐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推行及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 第32-34页 |
一、有关行政部门的大力推进及相关政策的颁布 | 第32页 |
二、“新体系”教学理念的种子已散落大地 | 第32-33页 |
三、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理论基础扎根深 | 第33页 |
四、“新体系”教育理念符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本质要求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新体系”教学理念下的中小学音乐课程学习评价的标准 | 第34-37页 |
一、目标 | 第34-36页 |
二、原则 | 第36-37页 |
第三节 “新体系”教学理念下的中小学音乐课程学习评价的具体方式 | 第37-44页 |
一、内容 | 第37-41页 |
二、模式 | 第41-42页 |
三、测量工具及参数收集形式 | 第42-44页 |
第四节 “新体系”理念下中小学音乐课程学习评价示例 | 第44-47页 |
一、元素性音乐教学活动的学习评价实例 | 第44-45页 |
二、综合性音乐教学活动的学习评价实例 | 第45-46页 |
三、非纸笔型测验考评维度及样卷 | 第46-47页 |
四、非纸笔型测验可选择内容示例 | 第47页 |
第五节 对“新体系”音乐课程学习评价方式实施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难题的预想 | 第47-49页 |
一、高素质师资配备不足 | 第47页 |
二、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够 | 第47-48页 |
三、教育理念的分歧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