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第11-17页 |
1.2.1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 | 第12-16页 |
1.2.2 人力资源战略理论 | 第16-17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1.3.1 国外研究基本情况 | 第17-18页 |
1.3.2 国内研究基本情况 | 第18-19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9-21页 |
1.4.1 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4.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3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4 论文的主要结构 | 第19-21页 |
第2章 电缆工程公司生产组织和生产人员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 第21-27页 |
2.1 杭州电力局电缆工程公司简介 | 第21-22页 |
2.1.1 企业发展概括 | 第21页 |
2.1.2 企业组织架构 | 第21-22页 |
2.1.3 人力资源基本状况 | 第22页 |
2.2 生产组织和生产人员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 第22-25页 |
2.2.1 生产班组人力资源结构 | 第22-23页 |
2.2.2 职能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结构 | 第23-24页 |
2.2.3 人才流失情况 | 第24-25页 |
2.3 生产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5页 |
2.4 生产人员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电缆工程公司生产组织流程优化方案 | 第27-38页 |
3.1 电缆工程公司生产业务来源和特点分析 | 第27页 |
3.1.1 生产业务来源分析 | 第27页 |
3.1.2 生产业务特点分析 | 第27页 |
3.2 建立灵活有效的生产计划管控平台 | 第27-32页 |
3.2.1 生产计划管控平台搭建 | 第28-32页 |
3.2.2 生产计划管控平台效果检查 | 第32页 |
3.3 建立科学合理的电缆施工生产过程管理体系 | 第32-35页 |
3.3.1 电缆施工流程优化方案 | 第32-34页 |
3.3.2 对工程实施过程管理活动的描述 | 第34-35页 |
3.4 建立标准化作业管理体系 | 第35-36页 |
3.4.1 建立电缆敷设系列作业指导书 | 第35页 |
3.4.2 建立各类电缆附件安装作业指导书 | 第35-36页 |
3.4.3 建立电缆预试和交接试验作业指导书 | 第36页 |
3.5 用准军事化管理思路强化员工的系统观念和整体合作意识 | 第36-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生产人员绩效管理体系优化方案 | 第38-55页 |
4.1 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 | 第38-43页 |
4.1.1 建立、优化绩效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 | 第38-39页 |
4.1.2 电缆班组和电缆工的绩效管理 | 第39-41页 |
4.1.3 电缆工程项目经理的绩效管理 | 第41-43页 |
4.2 建立激励和扣罚相结合的薪酬分配机制 | 第43-45页 |
4.2.1 建立能体现岗位序列特性且兼顾阶段绩效考评的薪酬分配机制 | 第44页 |
4.2.2 灵活运用浮动薪酬解决“同工不同酬”的矛盾 | 第44-45页 |
4.3 建立有助于生产绩效开发的更为丰富的职业发展通道体系 | 第45-49页 |
4.3.1 职业发展通道的设置 | 第46-47页 |
4.3.2 任职资格标准的确定 | 第47-49页 |
4.4 建立与绩效管理相对应的劳动用工机制 | 第49-50页 |
4.4.1 建立关键岗位系列的能力模型 | 第49-50页 |
4.4.2 建立代理制员工的进入和退出机制 | 第50页 |
4.4.3 建立不同用工形式间的衔接通道 | 第50页 |
4.5 建立健全与绩效管理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机制 | 第50-53页 |
4.5.1 改进和完善三种人才通道的继续教育制度 | 第50-51页 |
4.5.2 根据绩效评估短板和公司长远发展战略制定员工的培养计划 | 第51-53页 |
4.6 建立能激发员工整体绩效的企业文化 | 第53-5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