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第一节 谚语的相关问题 | 第10-12页 |
一、谚语的性质、特点和分类简说 | 第10页 |
二、谚语研究状况简析 | 第10-12页 |
三、本文研究对象简说 | 第12页 |
第二节 修辞结构理论相关观点的启发 | 第12-15页 |
第二章 元话语理论简说 | 第15-24页 |
第一节 关于“元”这一前缀的含义 | 第15页 |
第二节 元语言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元话语 | 第16-21页 |
一、话语 | 第16-17页 |
二、元话语理论简说 | 第17-19页 |
三、国内外学者对元话语的分类 | 第19-20页 |
四、元话语的主要功能 | 第20-21页 |
第四节 元话语:元认知的言语体现 | 第21-24页 |
一、元认知问题研究概况 | 第22-23页 |
二、元认知和元话语 | 第23-24页 |
第三章 谚语句是一种元话语形式 | 第24-32页 |
第一节 谚语句是元话语形式中的一种 | 第24-27页 |
一、主语句概念的提出和谚语句与主语句的关系 | 第24-25页 |
二、结合语句功能和修辞效果判断谚语句是元话语 | 第25-27页 |
第二节 将谚语句看作元话语的意义 | 第27-30页 |
一、谚语句与语篇的关系 | 第27-28页 |
二、应用谚语句表现出的说写者与听读者的关系 | 第28-30页 |
旁论 谚语句可否成为“元语言”? | 第30-32页 |
第四章 作为元话语的谚语句的分类情况 | 第32-46页 |
第一节 不是所有的谚语都是元话语 | 第32-34页 |
一、根据谚语句在句中的位置和功能判断不是元话语的情况 | 第32-33页 |
二、自然谚语多不能成为元话语 | 第33-34页 |
第二节 谚语句作为元话语的情况分类 | 第34-46页 |
一、按谚语句前是否有引语标记分类 | 第34-36页 |
1. 有引语标记的 | 第34-35页 |
2. 没有引语标记的 | 第35-36页 |
3. “谚语句+句末语气词”形式 | 第36页 |
二、按谚语句出现的位置分类 | 第36-40页 |
1. 谚语句出现在段首 | 第37-38页 |
2. 谚语句出现在段中 | 第38页 |
3. 谚语句出现在段尾 | 第38-39页 |
4. 谚语句自成一段 | 第39页 |
5. 谚语句连用现象 | 第39-40页 |
三、按谚语句出现的语篇语体分类 | 第40-45页 |
1. 散文 | 第40-41页 |
2. 小说 | 第41-42页 |
3. 戏剧 | 第42页 |
4. 议论文 | 第42-44页 |
5. 应用文 | 第44-45页 |
四、古文中谚语句也可以是元话语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元话语理论的修辞学意义 | 第46-49页 |
第一节 元话语理论和修辞学研究的关系 | 第46页 |
第二节 元话语理论与修辞行为、修辞产品 | 第46-49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9-52页 |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结论及其理论意义 | 第49页 |
第二节 本文的实用意义预测 | 第49-50页 |
第三节 谚语元话语研究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个人简历 | 第57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7页 |
研究生期间获奖情况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