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习得“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 第10-11页 |
1.2 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 第11-13页 |
1.2.1 “以”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自己的见解 | 第12-13页 |
1.3 研究理论和方法 | 第13-14页 |
2. 现代汉语中“以”的用法探究 | 第14-39页 |
2.1 “以”的介词用法 | 第14-26页 |
2.1.1 介词“以”的句法表现 | 第15-23页 |
2.1.2 介词“以”的语义分析 | 第23-26页 |
2.2 “以”的连词用法研究 | 第26-30页 |
2.2.1 连词“以”的句法表现 | 第26-28页 |
2.2.2 连词“以”语义分析 | 第28-30页 |
2.3 “以”的语用价值研究 | 第30-33页 |
2.3.1 “以”的语体风格 | 第30-32页 |
2.3.2 “以”的话题焦点功能 | 第32-33页 |
2.4 “以”和相近词语的辨析 | 第33-39页 |
2.4.1 “以”和“用” | 第33-35页 |
2.4.2 “以”和“拿” | 第35-36页 |
2.4.3 “以”和“由” | 第36-37页 |
2.4.4 连词“以”和“以便” | 第37-39页 |
3. “以”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编写情况的考察 | 第39-45页 |
3.1 《博雅汉语》系列 | 第39-43页 |
3.1.1 中级阶段 | 第40-41页 |
3.1.2 高级阶段 | 第41-43页 |
3.2 《汉语教程》系列 | 第43-45页 |
4. 留学生习得汉语“以”的偏误考察 | 第45-64页 |
4.1 语料的收集和统计 | 第45-47页 |
4.1.1 语料库收集 | 第45-47页 |
4.2 留学生习得“以”的偏误类型分析 | 第47-53页 |
4.2.1 遗漏 | 第47-49页 |
4.2.2 多余 | 第49-50页 |
4.2.3 替代 | 第50-53页 |
4.3 偏误原因分析 | 第53-64页 |
4.3.1 母语的迁移作用 | 第53-56页 |
4.3.2 目的语规则的泛化 | 第56-59页 |
4.3.3 教学的因素 | 第59-62页 |
4.3.4 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 第62-64页 |
5. 留学生习得“以”的教学建议 | 第64-72页 |
5.1 教材编写 | 第64-67页 |
5.2 教师教学方面 | 第67-70页 |
5.3 学生学习方面 | 第70-72页 |
6. 结语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