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愿景的高瞻远瞩性:高层次情感的图景化呈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现实观察与思考 | 第11页 |
1.1.2 理论背景与问题提炼 | 第11-13页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既有研究述评 | 第16-23页 |
2.1 文献检索说明 | 第16-17页 |
2.1.1 相关性 | 第16页 |
2.1.2 经典性 | 第16-17页 |
2.1.3 前沿性 | 第17页 |
2.2 愿景的性质 | 第17-19页 |
2.2.1 崭新的未来 | 第17-18页 |
2.2.2 当下的欲求 | 第18页 |
2.2.3 整体的图景 | 第18-19页 |
2.3 愿景的作用 | 第19-20页 |
2.3.1 引领作用 | 第19-20页 |
2.3.2 激励作用 | 第20页 |
2.4 愿景相关理论研究 | 第20-21页 |
2.5 既有研究的贡献和不足 | 第21-23页 |
3 理论模型构建 | 第23-38页 |
3.1 高瞻远瞩性形成根源 | 第23-25页 |
3.2 高瞻远瞩性根源的具体分析 | 第25-30页 |
3.2.1 情感 | 第26-27页 |
3.2.2 情感的样态 | 第27-28页 |
3.2.3 情感层次的高低与高瞻远瞩性的关系 | 第28-30页 |
3.3 高瞻远瞩型愿景的实现模型 | 第30-36页 |
3.3.1 现象学视角下愿景的形成过程 | 第30-32页 |
3.3.2 高瞻远瞩型愿景的结构 | 第32-34页 |
3.3.3 愿景的序列 | 第34-36页 |
3.4 研究命题汇总及理论模糊点 | 第36-38页 |
4 研究方法:案例研究 | 第38-51页 |
4.1 案例研究目的 | 第38页 |
4.2 案例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38-40页 |
4.3 案例样本的选择 | 第40-42页 |
4.4 案例资料收集 | 第42-43页 |
4.5 案例资料整理分析说明 | 第43-51页 |
4.5.1 资料整理说明 | 第43-45页 |
4.5.2 资料分析方法—意识生发层次 | 第45-48页 |
4.5.3 信度效度检验 | 第48-51页 |
5 案例分析与讨论 | 第51-66页 |
5.1 苹果发展过程关键事件选择 | 第51-52页 |
5.2 苹果发展过程关键事件分析 | 第52-60页 |
5.2.1 麦金塔项目(1979-1985) | 第52-57页 |
5.2.2 iPod项目(1999-2002) | 第57-60页 |
5.3 研究命题讨论 | 第60-62页 |
5.3.1 情感层次与愿景的高瞻远瞩性 | 第60-61页 |
5.3.2 高瞻远瞩型愿景结构要素及其关系 | 第61-62页 |
5.4 理论模糊点讨论 | 第62-66页 |
5.4.1 原初体验的具体表现 | 第62-63页 |
5.4.2 高低层次情感区别的现实体现 | 第63-64页 |
5.4.3 愿景结构的生发机制 | 第64-66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6-6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6页 |
6.2 理论贡献 | 第66-67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科研成果清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