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1 同素逆序词本体研究 | 第11-13页 |
1.3.2 同素逆序词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 第13页 |
1.4 本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同素逆序词的界定和分类 | 第15-20页 |
2.1 同素逆序词的界定 | 第15-16页 |
2.1.1 “同素”的内涵 | 第15页 |
2.1.2 “逆序”的内涵 | 第15页 |
2.1.3 “词”的内涵 | 第15-16页 |
2.2 同素逆序词的分类 | 第16页 |
2.2.1 同素逆序等义词 | 第16页 |
2.2.2 同素逆序近义词 | 第16页 |
2.2.3 同素逆序异义词 | 第16页 |
2.3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同素逆序词 | 第16-1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同素逆序词使用情况调查 | 第20-39页 |
3.1 调查目的、对象、过程 | 第20-21页 |
3.1.1 调查目的 | 第20页 |
3.1.2 调查对象 | 第20-21页 |
3.1.3 调查过程 | 第21页 |
3.2 问卷设计 | 第21-22页 |
3.2.1 选词原则 | 第21页 |
3.2.2 问卷内容 | 第21-22页 |
3.3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同素逆序词使用状况分析 | 第22-25页 |
3.4 问卷结果 | 第25-38页 |
3.4.1 问卷第一部分 | 第25页 |
3.4.2 问卷第二部分 | 第25-35页 |
3.4.3 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的比较 | 第35-38页 |
3.4.4 调查结论 | 第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留学生使用情况分析 | 第39-42页 |
4.1 留学生习得偏误分析 | 第39-41页 |
4.1.1 语内因素 | 第39页 |
4.1.2 语际因素 | 第39-40页 |
4.1.3 语外因素 | 第40页 |
4.1.4 学习策略因素 | 第40-41页 |
4.2 留学生习得未产生偏误分析 | 第41页 |
4.2.1 汉字文化圈 | 第41页 |
4.2.2 非汉字文化圈 | 第4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教材编写建议及教学策略 | 第42-47页 |
5.1 教材方面 | 第42-43页 |
5.1.1 完善生词的解释 | 第42页 |
5.1.2 注重合理的分布 | 第42-43页 |
5.1.3 注重充分的练习 | 第43页 |
5.2 教师方面 | 第43-45页 |
5.2.1 采取合适的教学法 | 第43-44页 |
5.2.2 注重循序渐进 | 第44页 |
5.2.3 注重实际语境中运用 | 第44页 |
5.2.4 注重词对的重现教学 | 第44-45页 |
5.3 学生方面 | 第45页 |
5.3.1 培养语素意识 | 第45页 |
5.3.2 注重归纳和对比 | 第45页 |
5.3.3 日常多加留意和总结 | 第45页 |
5.3.4 加强练习,熟能生巧 | 第4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7-49页 |
6.1 本文的主要观点 | 第47页 |
6.2 本文的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47-49页 |
6.2.1 创新之处 | 第47-48页 |
6.2.2 不足之处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