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索十三套》之“海青”音乐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弦索乐《海青》曲调的起源 | 第12页 |
2.《海青》的创作技法研究 | 第12-13页 |
(四) 研究综述方法 | 第13-15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2.分析法 | 第13-14页 |
3.归纳法 | 第14-15页 |
一、《海青》历史梳理 | 第15-23页 |
(一)海青信仰 | 第15-18页 |
1.海青题材歌舞 | 第16-18页 |
2.海青题材器乐曲 | 第18页 |
(二)《海青》曲调的发展过程 | 第18-21页 |
(三)《海青》古谱复原 | 第21-23页 |
二、弦索乐《海青》的音乐特征 | 第23-48页 |
(一) 主题构成 | 第23-31页 |
1.主题发展手法 | 第23-27页 |
2.主题音乐语言特色 | 第27-31页 |
(二)《海青》多声形态 | 第31-40页 |
1.和音语汇 | 第31-36页 |
2.乐器编配 | 第36-40页 |
(三)曲式结构 | 第40-48页 |
三、弦索乐《海青》对当今的影响 | 第48-50页 |
(一)弦索乐《海清》得历史贡献 | 第48页 |
(二)“海青”的传承现状 | 第48-49页 |
(三)对民族弦乐合奏曲创造的启示和影响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一 | 第54-56页 |
附录二 | 第56-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