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23页 |
(一)研究缘由与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1.研究缘由 | 第11-13页 |
2.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国内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2.国外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3.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第19-20页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1页 |
1.导师制 | 第20页 |
2.本科生导师制 | 第20-21页 |
3.地方高校 | 第21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1-23页 |
1.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2.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一、地方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23-29页 |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起源与发展 | 第23-24页 |
(二)地方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 | 第24-27页 |
1.提高地方高校教育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 第24-25页 |
2.地方高校对学生管理体制的一种制度创新 | 第25页 |
3.培养地方高校学生就业竞争力及职业素养的有效方式 | 第25-26页 |
4.学分制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 第26-27页 |
(三)地方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可行性 | 第27-29页 |
1.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地方高校导师制提供了思想基础 | 第27页 |
2.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导师制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 第27-28页 |
3.部分院校实施导师制的成功经验 | 第28-29页 |
二、地方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调查 | 第29-41页 |
(一)调查目的 | 第30页 |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 第30页 |
(三)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30-41页 |
1.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了解与认同情况 | 第30-33页 |
2.选择导师的方式与侧重面 | 第33-34页 |
3.导师的指导以及学生需求情况 | 第34-39页 |
4.学生的收获、与导师的关系以及对导师态度的评价 | 第39-41页 |
三、地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 第41-46页 |
(一)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41-44页 |
1.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不理想 | 第41-42页 |
2.导师的职责不够明确 | 第42页 |
3.导师的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存在脱节 | 第42-43页 |
4.与本科生导师制相配套的各项建设不完善 | 第43-44页 |
(二)本科生导师制产生问题的归因分析 | 第44-46页 |
1.高校不够重视,未对其形成正确的认识与定位 | 第44页 |
2.师生搭配比较固定,未形成灵活的导学关系 | 第44页 |
3.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 | 第44-45页 |
4.导师精力有限,不能充分履行其职责 | 第45-46页 |
四、改善地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对策 | 第46-54页 |
(一)提高地方高校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 | 第46-47页 |
(二)明确导师职责 | 第47-48页 |
(三)对本科生导师制进行本土化及校本化的改造 | 第48-50页 |
1.根据学生数量放宽导师任职资格,并建构导师小组 | 第48-49页 |
2.改变“从一而终”的导学关系,基于学生需求加大其灵活性 | 第49页 |
3.构建新型的导师制工作平台 | 第49-50页 |
(四)注重加强完善与导师制实施相配套的制度建设 | 第50-51页 |
1.建立专门的导师制管理体制 | 第50-51页 |
2.完善导师制评价激励机制 | 第51页 |
(五)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