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基于混合学习的高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引言第10-15页
    1.1 选题缘由第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1 国外研究第11页
        1.3.2 国内研究第11-13页
    1.4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1 文献分析法第13页
        1.4.2 问卷调查法第13-14页
        1.4.3 行动研究法第14页
        1.4.4 访谈法第14页
    1.5 创新之处第14-15页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5-18页
    2.1 相关概念的定义第15页
        2.1.1 混合学习第15页
        2.1.2 翻转课堂第15页
    2.2 论基础第15-18页
        2.2.1 认知主义理论第15-16页
        2.2.2 建构主义理论第16页
        2.2.3 人本主义理论第16-18页
3 基于混合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第18-25页
    3.1 教学模式及分析第18-22页
        3.1.1 教学模式第18页
        3.1.2 教学模式分析第18-21页
        3.1.3 基于混合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第21-22页
    3.2 基于混合学习的翻转课堂的建构第22-25页
        3.2.1 课前知识获取环节的设计第22-24页
        3.2.2 课堂知识内化环节的设计第24-25页
4 基于混合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第25-36页
    4.1 教材和学习者分析第25页
    4.2 教学设计原则第25-27页
        4.2.1 师生双主原则第25-26页
        4.2.2 可操作性原则第26页
        4.2.3 与生活相结合原则第26-27页
        4.2.4 整体性原则第27页
    4.3 基于混合学习的翻转课堂基本环节第27-29页
        4.3.1 创设教学情境第27-28页
        4.3.2 学生自主探究第28页
        4.3.3 个性化辅导第28页
        4.3.4 合作学习第28页
        4.3.5 评价反馈第28-29页
    4.4 基于混合学习的高中地理翻转课堂案例分析第29-36页
        4.4.1 《热力环流》导学案及课堂教学设计第29-35页
        4.4.2 案例教学反馈评价第35-36页
5 实验过程及效果分析第36-40页
    5.1 实验过程第36-37页
    5.2 调查问卷分析第37-38页
    5.3 个别访谈分析第38页
    5.4 小结与反思第38-40页
6 结语第40-43页
    6.1 教学成果总结第40页
        6.1.1 对学生的期望过高第40页
        6.1.2 个别化辅导不足第40页
    6.2 教学模式总结第40-41页
        6.2.1 教学视频的利用程度不可控第40-41页
        6.2.2 课堂时间利用有效性问题第41页
    6.3 存在的不足第41-42页
        6.3.1 实验对象范围窄第41页
        6.3.2 分析方法简单第41页
        6.3.3 个人能力有限第41-42页
    6.4 展望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附录第45-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北省新机制教师离岗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高效课堂系统”学习端设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