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机制教师离岗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12-2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2-17页 |
1. 经济社会发展 | 第12-13页 |
2. 教育发展 | 第13-16页 |
3. 农村教师政策 | 第16-17页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页 |
(三)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四) 研究设计 | 第18-23页 |
1. 研究问题 | 第1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3. 研究取样 | 第20-23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23-36页 |
(一) 教师供给的理论分析 | 第23-24页 |
(二) 影响教师供给的因素分析 | 第24-29页 |
1. 教师劳动力市场 | 第25页 |
2. 工资收入 | 第25-27页 |
3. 学校差异和工作环境 | 第27页 |
4. 学科与专业 | 第27-28页 |
5. 职业发展 | 第28页 |
6. 性别差异 | 第28-29页 |
(三) 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研究 | 第29-32页 |
1.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 | 第29-30页 |
2. 农村教师政策实施与评价 | 第30-32页 |
(四) 农村教师离岗意愿研究 | 第32-34页 |
1. 农村教师流动意愿 | 第32-33页 |
2. 影响农村教师离岗意愿的因素 | 第33-34页 |
(五) 文献述评 | 第34-36页 |
二、新机制教师政策的实施现状 | 第36-45页 |
(一) 新机制教师政策的文本分析 | 第36-37页 |
1. 招募标准 | 第36-37页 |
2. 保障机制 | 第37页 |
(二) 新机制教师的分布 | 第37-40页 |
1. 在岗人数 | 第37-38页 |
2. 地域分布 | 第38-39页 |
3. 校点分布 | 第39-40页 |
(三) 新机制教师的教学效果 | 第40-43页 |
1. 教师自我评价 | 第40-41页 |
2. 学校评价 | 第41-43页 |
(四) 新机制教师的离岗意愿 | 第43-45页 |
三、新机制教师离岗意愿的数据分析 | 第45-58页 |
(一) 样本描述与模型选择 | 第45-47页 |
1. 样本描述 | 第45-46页 |
2. 模型构建 | 第46-47页 |
(二) 变量选择 | 第47-51页 |
1. 因变量选择 | 第47-48页 |
2. 自变量选择 | 第48-51页 |
(三) 回归结果 | 第51-58页 |
四、新机制教师离岗意愿的个案研究 | 第58-62页 |
(一) 经济因素 | 第58-59页 |
(二) 职业发展 | 第59-60页 |
(三) 家庭因素 | 第60-61页 |
(四) 工作因素 | 第61-62页 |
五、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62-65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62页 |
(二) 反思 | 第62-65页 |
1. 教师劳动力市场分割 | 第63页 |
2. 府际关系 | 第63-65页 |
六、政策建议 | 第65-72页 |
(一) 强化新机制教师职业认同 | 第65-66页 |
1. 入职前提升教师职业认同的策略 | 第65-66页 |
2. 入职后提升教师职业认同的策略 | 第66页 |
(二) 提高新机制教师的工资待遇 | 第66-68页 |
1. 提高教师工资 | 第66-67页 |
2. 完善教师考评机制 | 第67页 |
3. 保障教师的福利待遇 | 第67-68页 |
(三) 改善新机制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 第68-70页 |
1. 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 | 第68-69页 |
2. 关注教师中的弱势群体 | 第69-70页 |
3. 建构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 | 第70页 |
(四) 推动新机制教师的职业发展 | 第70-72页 |
1. 改进教师培训效果 | 第70-71页 |
2. 引导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1 | 第75-80页 |
附录2 | 第80-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