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9-10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 | 第12-13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四、相关研究概念解释 | 第13-15页 |
(一)“教材”、“历史教材”和“历史教科书” | 第13页 |
(二)新课程标准 | 第13-14页 |
(三)绪论文、基本课文、补充课文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新版课程标准对古代商业发展的要求 | 第15-19页 |
一、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课程的基本理念 | 第15-16页 |
(一)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 | 第15页 |
(二)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 | 第15-16页 |
二、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设置的具体要求 | 第16-19页 |
第二章 教材编写分析——四个版本《中国古代商业》的分析与比较 | 第19-37页 |
一、课文系统的对比分析 | 第19-23页 |
(一)课文题目的对比分析 | 第20-21页 |
(二)课文正文的对比分析 | 第21-23页 |
(三)文字的数量和各部分所占比例的对比分析 | 第23页 |
二、课文辅助系统的对比分析 | 第23-30页 |
(一)课文导入的分析与对比 | 第24-25页 |
(二)课文中图片的对比分析 | 第25-27页 |
(三)课文中引用材料的对比分析 | 第27-30页 |
三、习题作业的对比分析 | 第30-37页 |
(一)课中设置问题的对比分析 | 第30-33页 |
(二)课后设置问题的对比分析 | 第33-37页 |
第三章 四个版本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商业编写中的问题 | 第37-43页 |
一、课文内容不全面 | 第37-39页 |
二、课文中史实性陈述过多但原理性解释不足 | 第39-40页 |
(一)课文原理性解释不足 | 第39页 |
(二)课文没有给出商业发展的理论前提 | 第39-40页 |
三、课文内容的设定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 第40页 |
四、课文编写的“画面感”不足 | 第40-43页 |
第四章 高中历史教材编写的建议 | 第43-47页 |
一、应增加对中学生有教育意义的人物和事件 | 第43-44页 |
二、应该加强课文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 第44页 |
三、教材编写应该注意课文内容的全面性 | 第44-45页 |
四、应该加入事件理论前提 | 第45页 |
五、增加全球史观的渗透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