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顾炎武生平及其著述简说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1页 |
三、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唐韵正》简说 | 第13-18页 |
一、《唐韵正》的命名 | 第13-14页 |
二、《唐韵正》与《音学五书》的关系 | 第14-18页 |
第二章《唐韵正》体例研究 | 第18-22页 |
第三章《唐韵正》个别字韵部演变研究考论 | 第22-55页 |
第一节 歌部支韵字演变研究考论 | 第25-29页 |
第二节 鱼部麻韵字演变研究考论 | 第29-36页 |
第三节 阳部庚韵字演变研究考论 | 第36-41页 |
第四节 之部尤韵字演变研究考论 | 第41-45页 |
第五节 其他韵部个别字演变研究考论 | 第45-55页 |
一、“風”字演变考 | 第45-47页 |
二、“西”字演变考 | 第47-49页 |
三、“能”字演变考 | 第49-51页 |
四、“牝”字演变考 | 第51-53页 |
五、“等”字演变考 | 第53-55页 |
第四章《唐韵正》的成就与缺憾 | 第55-77页 |
第一节《唐韵正》的成就 | 第56-70页 |
一、离析《唐韵》的首创之功 | 第56-62页 |
二、打破传统、开拓了阴入相配的古韵格局 | 第62-64页 |
三、贯穿始终的谐声偏旁与诗文用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 第64-67页 |
四、旁征博引、材料翔实的考证方法 | 第67-69页 |
五、对先秦到汉魏晋时期个别字韵部演变线索的精彩分析 | 第69-70页 |
第二节《唐韵正》的缺憾 | 第70-74页 |
一、对诗文用韵材料引用及处理上的局限性 | 第70-71页 |
二、对诗文韵例认识上的缺憾与不足 | 第71-72页 |
三、对个别字韵部演变分析上的失误及其原因 | 第72-74页 |
第五章《唐韵正》在古音学史上的地位 | 第74-77页 |
一、离析《唐韵》以求古韵的方法奠定了古韵研究的基础 | 第74-75页 |
二、对个别字所在韵部演变的研究为后人提供了借鉴 | 第75-77页 |
结语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