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2页 |
0.1 研究起源及意义 | 第10页 |
0.2 国内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0.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写生法”提出背景及其内涵 | 第12-17页 |
1.1 写作课的现状及其不足 | 第12-15页 |
1.2 构思环节的重要作用及“写生法”的提出 | 第15页 |
1.3“写生法”基本内涵 | 第15-17页 |
2“写生法”教学的理据及总体思路 | 第17-25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1.1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 | 第17页 |
2.1.2 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 Approach) | 第17页 |
2.1.3 活动教学论和杜威实用主义视角下的“做中学” | 第17-18页 |
2.1.4 社会文化理论 | 第18页 |
2.2“写生法”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8-21页 |
2.2.1 必要性 | 第18-19页 |
2.2.2 可行性 | 第19-21页 |
2.3“写生法”写作教学的优势 | 第21-22页 |
2.3.1 趣味性 | 第21页 |
2.3.2 针对性 | 第21页 |
2.3.3 探究性 | 第21-22页 |
2.4 适用范围和对象 | 第22-23页 |
2.4.1 适用范围 | 第22页 |
2.4.2 适用对象 | 第22-23页 |
2.5“写生法”实施原则 | 第23-25页 |
3“写生法”写作教学课堂设计与分析 | 第25-30页 |
3.1“写生法”实施步骤 | 第25页 |
3.2 课堂设计 | 第25-29页 |
3.3 课堂教学反思及对策 | 第29-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