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微电子学、集成电路(IC)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制造工艺论文

基于Simulink模型的细粒度多线程技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4-24页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第14-15页
    1.2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15-19页
    1.3 Simulink模型简介第19-23页
        1.3.1 三层架构软件的优点第21-23页
    1.4 本文主要章节安排第23-24页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4-33页
    2.1 代码自动生成平台研究现状第24-26页
    2.2 通信优化技术研究现状第26-27页
    2.3 任务映射技术研究现状第27-31页
    2.4 任务调度技术研究现状第31-33页
第3章 细粒度多线程系统的通信优化方法研究第33-65页
    3.1 通信流水线和消息聚合技术第33-42页
        3.1.1 通信流水线第34-36页
        3.1.2 通信流水线的局限性第36-37页
        3.1.3 消息聚合技术及其使用策略第37-42页
    3.2 通信缓存分配第42-52页
        3.2.1 核内通信缓存分配第44-48页
        3.2.2 核间通信缓存分配第48-51页
        3.2.3 通信缓存的局限性第51-52页
    3.3 环状通信拓扑结构优化方法第52-63页
        3.3.1 基于SCC的线程再划分技术第52-56页
        3.3.2 基于SCC的优化方法第56-63页
    3.4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4章 细粒度多线程系统的系统及调度优化方法研究第65-86页
    4.1 功能模型转换第65-67页
    4.2 基于ILP的任务映射、线程划分和调度方法第67-81页
        4.2.1 任务映射第68-70页
        4.2.2 线程划分第70-71页
        4.2.3 线程内调度算法第71-77页
        4.2.4 静态调度方法第77-81页
    4.3 基于软件流水线的任务映射方法第81-85页
        4.3.1 传统的软件流水线技术第81-82页
        4.3.2 环状依赖拓扑结构对软件流水线的约束第82-83页
        4.3.3 基于ILP的流水线划分方法第83-85页
    4.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5章 细粒度多线程系统的综合优化方法研究第86-95页
    5.1 综合通信流水线与软件流水线技术第86-90页
        5.1.1 通信流水线技术量化第86-87页
        5.1.2 通信流水线与软件流水线技术结合第87-88页
        5.1.3 ILP模型修正第88-90页
    5.2 综合静态调度与通信优化技术第90-94页
        5.2.1 通信流水线和消息聚合技术对系统的影响第90-91页
        5.2.2 静态调度与通信优化方法结合第91-94页
    5.3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6章 实验方法及结果分析第95-123页
    6.1 硬件平台及应用简介第95-97页
    6.2 通信优化实验第97-109页
        6.2.1 实验方法第97-99页
        6.2.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99-109页
    6.3 系统及调度优化实验第109-118页
        6.3.1 实验方法第109-111页
        6.3.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11-118页
    6.4 综合优化实验第118-122页
        6.4.1 实验方法第118页
        6.4.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18-122页
    6.5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23-125页
    7.1 工作总结第123-124页
    7.2 未来工作展望第124-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132-133页
致谢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SM-R多普勒效应与切换掉话分析及车载分析系统研究
下一篇:基于三维数据面向无人车导航的非结构化场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