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7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16-1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1.2 问题提出 | 第17-18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9-33页 |
1.3.1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 | 第20-21页 |
1.3.2 ERP消化吸收 | 第21-25页 |
1.3.3 个体学习 | 第25-27页 |
1.3.4 社会网络 | 第27-31页 |
1.3.5 研究评述 | 第31-33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33-3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1.4.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34-37页 |
第2章 个体层次ERP消化吸收的内涵及其度量研究 | 第37-61页 |
2.1 度量量表开发过程 | 第37-39页 |
2.2 个体层次ERP消化吸收的内涵及维度 | 第39-49页 |
2.2.1 案例设计 | 第39-40页 |
2.2.2 数据收集 | 第40-41页 |
2.2.3 案例数据分析 | 第41-43页 |
2.2.4 案例研究主要发现 | 第43-48页 |
2.2.5 个体层次ERP消化吸收与相似概念的内涵对比 | 第48-49页 |
2.3 个体层次ERP消化吸收度量量表的开发及验证 | 第49-59页 |
2.3.1 度量指标生成及改进 | 第50-51页 |
2.3.2 度量模型确定 | 第51-53页 |
2.3.3 预调研 | 第53页 |
2.3.4 度量量表评估 | 第53-58页 |
2.3.5 度量量表再评估 | 第58-5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3章 面向个体层次ERP消化吸收的用户学习多案例研究 | 第61-82页 |
3.1 研究框架与案例研究设计 | 第61-62页 |
3.1.1 研究框架 | 第61-62页 |
3.1.2 案例研究设计 | 第62页 |
3.2 案例企业背景及数据收集 | 第62-65页 |
3.2.1 企业背景 | 第62-63页 |
3.2.2 数据收集 | 第63-65页 |
3.3 案例数据分析及案例研究质量 | 第65-66页 |
3.3.1 数据分析 | 第65-66页 |
3.3.2 案例研究质量 | 第66页 |
3.4 案例研究发现 | 第66-80页 |
3.4.1 面向个体层次ERP消化吸收的学习阶段划分及学习情境特征 | 第66-70页 |
3.4.2 不同学习阶段的用户学习方式 | 第70-78页 |
3.4.3 面向个体层次ERP消化吸收的沟通式学习及其效果 | 第78-8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4章 社会网络影响个体层次ERP消化吸收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模型 | 第82-101页 |
4.1 社会网络理论基础 | 第82-87页 |
4.1.1 社会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两个基本视角 | 第82-83页 |
4.1.2 社会连接视角的社会网络基础理论 | 第83-84页 |
4.1.3 网络结构视角的社会网络分析基础 | 第84-86页 |
4.1.4 两个视角的社会网络数据收集方法 | 第86-87页 |
4.2 关键概念界定 | 第87-93页 |
4.2.1 社会网络视角的沟通式学习 | 第87-88页 |
4.2.2 网络结构视角的ERP用户咨询网络 | 第88-91页 |
4.2.3 社会连接视角的ERP用户网络连接 | 第91-92页 |
4.2.4 ERP用户的咨询网络与网络连接间关系 | 第92-93页 |
4.3 网络结构视角的咨询网络对个体层次ERP消化吸收的作用机制分析 | 第93-95页 |
4.3.1 咨询网络对个体层次ERP消化吸收的影响分析 | 第93-95页 |
4.3.2 咨询网络对个体层次ERP消化吸收的作用机制模型 | 第95页 |
4.4 社会连接视角的网络连接对个体层次ERP消化吸收的作用机制及其权变影响分析 | 第95-100页 |
4.4.1 网络连接对个体层次ERP消化吸收的影响分析 | 第95-97页 |
4.4.2 网络连接对沟通式学习权变影响的分析 | 第97-99页 |
4.4.3 网络连接对个体层次ERP消化吸收的作用机制及其权变影响模型 | 第99-10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5章 网络结构视角的咨询网络对个体层次ERP消化吸收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 | 第101-121页 |
5.1 问卷设计 | 第101-103页 |
5.1.1 个体层次ERP消化吸收 | 第101-102页 |
5.1.2 沟通式学习 | 第102页 |
5.1.3 ERP用户咨询网络 | 第102-103页 |
5.2 预调研及实证数据收集 | 第103-105页 |
5.3 沟通式学习对咨询网络和个体层次ERP消化吸收的中介作用检验 | 第105-117页 |
5.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第105-106页 |
5.3.2 中介作用检验原理 | 第106-107页 |
5.3.3 沟通式学习对咨询网络和个体层次ERP消化吸收中介作用检验结果 | 第107-117页 |
5.4 咨询网络、沟通式学习及个体层次ERP消化吸收间关系分析 | 第117-12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6章 社会连接视角的网络连接对个体层次ERP消化吸收作用机制及其权变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121-145页 |
6.1 问卷设计 | 第121-122页 |
6.2 预调研及实证数据收集 | 第122-123页 |
6.3 沟通式学习对网络连接和个体层次ERP消化吸收的中介作用检验 | 第123-135页 |
6.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第123-124页 |
6.3.2 结构方程度量模型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124-127页 |
6.3.3 沟通式学习对网络连接和个体层次ERP消化吸收中介作用检验结果 | 第127-135页 |
6.4 网络连接对沟通式学习的权变影响检验 | 第135-138页 |
6.4.1 对比分析检验原理 | 第135页 |
6.4.2 网络连接对沟通式学习的权变影响检验结果 | 第135-136页 |
6.4.3 网络连接对个体层次ERP消化吸收的权变影响检验结果 | 第136-138页 |
6.5 网络连接、沟通式学习及个体层次ERP消化吸收间关系分析 | 第138-144页 |
6.5.1 沟通式学习的中介作用 | 第140-141页 |
6.5.2 网络连接的权变影响 | 第141-144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44-145页 |
结论 | 第145-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60页 |
附录1 附表及附图 | 第160-162页 |
附录2 案例访谈大纲 | 第162-164页 |
附录3 ERP用户咨询网络调查问卷 | 第164-166页 |
附录4 ERP系统消化吸收及使用情况调研问卷 | 第166-1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8-171页 |
致谢 | 第171-172页 |
个人简历 | 第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