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1.1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 第10-11页 |
1.1.1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的概况 | 第10-11页 |
1.1.2 生鲜猪肉中ETEC的污染情况 | 第11页 |
1.2 ETEC感染的分子机制 | 第11-15页 |
1.2.1 ETEC的毒素及致病机理 | 第11-13页 |
1.2.2 ETEC定植因子 | 第13-14页 |
1.2.3 ETEC其他可能的毒力因子 | 第14-15页 |
1.3 ETEC检测技术与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3.1 传统检测方法 | 第15-16页 |
1.3.2 免疫学检测方法 | 第16页 |
1.3.3 基因检测技术 | 第16-18页 |
1.4 多重PCR技术及应用 | 第18-20页 |
1.4.1 多重PCR方法原理及特点 | 第18-19页 |
1.4.2 多重PCR的引物设计 | 第19页 |
1.4.3 多重PCR法在检测食源性致病菌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1.4.4 多重PCR污染问题 | 第20页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ETEC毒素基因引物设计及筛选 | 第22-2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2.1.1 材料 | 第22-23页 |
2.1.2 方法 | 第23-25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5-27页 |
2.2.1 引物的单重PCR扩增 | 第25页 |
2.2.2 引物筛选及其特异性 | 第25-27页 |
2.3 讨论与小结 | 第27-29页 |
2.3.1 讨论 | 第27-28页 |
2.3.2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ETEC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9-3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3.1.1 材料 | 第29页 |
3.1.2 方法 | 第29-31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3.2.1 多重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1-33页 |
3.2.2 多重PCR反应的特异性 | 第33-34页 |
3.2.3 多重PCR反应的稳定性 | 第34页 |
3.3 讨论与小结 | 第34-37页 |
3.3.1 讨论 | 第34-35页 |
3.3.2 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人工污染肉样及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37-45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4.1.1 材料 | 第37页 |
4.1.2 方法 | 第37-39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3页 |
4.2.1 增菌培养基的选择 | 第39-40页 |
4.2.2 人工污染肉样的检测 | 第40-42页 |
4.2.3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42-43页 |
4.3 讨论与小结 | 第43-45页 |
4.3.1 讨论 | 第43-44页 |
4.3.2 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5.1 结论 | 第45页 |
5.2 展望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