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7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3-17页 |
1.3 研究思路、基本框架及其主要内容 | 第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第19-27页 |
2.1 股权激励的概述 | 第19-22页 |
2.1.1 股权激励的概念 | 第19页 |
2.1.2 股权激励的方式 | 第19-21页 |
2.1.3 股权激励方案的构成要素 | 第21-22页 |
2.2 EVA的定义及其计算 | 第22-23页 |
2.2.1 EVA的定义 | 第22页 |
2.2.2 EVA的计算公式 | 第22-23页 |
2.3 基于EVA的股权激励模式 | 第23-27页 |
2.3.1 基于EVA的股权激励模式及其特点 | 第23-24页 |
2.3.2 基于EVA的股权激励模式的运作方式 | 第24-25页 |
2.3.3 基于EVA的股权激励模式的优势 | 第25-27页 |
第三章 L公司现行股权激励方案及其实施情况 | 第27-35页 |
3.1 L公司的企业概况 | 第27页 |
3.2 L公司现行股权激励方案简介 | 第27-29页 |
3.3 L公司现行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过程 | 第29-30页 |
3.4 L公司现行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 | 第30-33页 |
3.4.1 股价变动情况 | 第30页 |
3.4.2 财务分析 | 第30-33页 |
3.5 L公司现行股权激励方案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3.5.1 授予对象选取存在封闭性 | 第33页 |
3.5.2 解锁条件设定不科学 | 第33-34页 |
3.5.3 行权价格存在单一性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基于EVA的L公司股权激励方案设计 | 第35-48页 |
4.1 基于EVA的L公司现行股权激励方案重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第35-36页 |
4.1.1 基于EVA的L公司现行股权激励方案重建的可行性 | 第35页 |
4.1.2 基于EVA的L公司现行股权激励方案重建的必要性 | 第35-36页 |
4.2 L公司EVA的计算 | 第36-39页 |
4.2.1 税后净利润 | 第36-37页 |
4.2.2 资本总额 | 第37-38页 |
4.2.3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 第38页 |
4.2.4 经济附加值 | 第38-39页 |
4.3 基于EVA的L公司股权激励方案构建 | 第39-48页 |
4.3.1 激励类型 | 第39-40页 |
4.3.2 授予对象 | 第40页 |
4.3.3 实施期间 | 第40页 |
4.3.4 解锁条件 | 第40-41页 |
4.3.5 行权价格 | 第41-44页 |
4.3.6 行权数量 | 第44-46页 |
4.3.7 L公司基于EVA的股权激励总体方案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基于EVA的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保障与预期效应 | 第48-51页 |
5.1 L公司基于EVA的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保障 | 第48-49页 |
5.1.1 健全经理人道德风险防御机制 | 第48页 |
5.1.2 加强薪酬委员会的监督职能 | 第48页 |
5.1.3 完善信息系统的传递与沟通 | 第48-49页 |
5.1.4 完善EVA的监控与考评制度 | 第49页 |
5.2 L公司基于EVA的股权激励方案的预期效应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