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研究的动因 | 第7-10页 |
·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 | 第7-8页 |
·中学美术课堂的迫切需求 | 第8页 |
·地域性资源是学生传承文化及进行德育的重要内容 | 第8-10页 |
·徽州地区利用地域性资源的范例可以为广大的美术教师提供借鉴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开发利用情况 | 第10-14页 |
·国内对此论题研究的论文及开发利用情况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及利用情况 | 第11-14页 |
2 地域性资源在教学中运用的优势及作用 | 第14-18页 |
·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 | 第14页 |
·地域性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 第14-15页 |
·开发利用地域性资源符合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发展方向 | 第15-16页 |
·使教学内容和方式更贴近学生生活,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 第16页 |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爱国情感 | 第16-18页 |
3 徽州地区中学美术教学利用地域性资源分类整理及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8-34页 |
·概念阐释 | 第18页 |
·徽州地域性资源分类整理 | 第18-34页 |
·自然文化资源 | 第18-23页 |
·徽州社会文化资源 | 第23-34页 |
4 徽州地域性资源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开发与利用现状调查 | 第34-37页 |
·调查对象 | 第34页 |
·调查方法 | 第34-35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34页 |
·访谈法 | 第34页 |
·资料收集法 | 第34-35页 |
·调查结果 | 第35-37页 |
5 地域性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步骤 | 第37-43页 |
·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 第37-39页 |
·相适应原则 | 第37页 |
·实验性原则 | 第37-38页 |
·个性化原则 | 第38页 |
·综合性原则 | 第38页 |
·可操作性原则 | 第38-39页 |
·开发与利用模式 | 第39-40页 |
·陶冶式 | 第39页 |
·参与式 | 第39-40页 |
·介入式 | 第40页 |
·美术课堂对地域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般步骤 | 第40-43页 |
·背景资料的分析 | 第40页 |
·资源的分类整理 | 第40-41页 |
·教学课题的确立 | 第41页 |
·教学过程的设计 | 第41页 |
·教学活动的开展 | 第41页 |
·对教学过程及效果的评价 | 第41-42页 |
·教学反思 | 第42-43页 |
6 徽州地域性资源运用教学范例 | 第43-47页 |
·资料背景分析及分类整理 | 第43-44页 |
·确立课题及教学范例 | 第44-47页 |
7 结语 | 第47-49页 |
·课题总结 | 第47页 |
·本课题的局限 | 第47-48页 |
·本课题的前景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1-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