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阶梯路段行人交通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思路、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9-11页 |
| ·研究思路 | 第9页 |
|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9-10页 |
| ·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行人交通基础理论 | 第11-26页 |
| ·行人交通流特性研究 | 第11-19页 |
| ·行人流的基本特征 | 第12-16页 |
| ·速度特性研究 | 第16-18页 |
| ·设施通行能力 | 第18-19页 |
| ·行人行为特性和行走轨迹研究 | 第19-23页 |
| ·行人交通流仿真研究 | 第23-25页 |
| ·行人仿真模型 | 第23-24页 |
| ·行人仿真软件 | 第24-25页 |
| ·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行人流的观测及数据的采集处理 | 第26-33页 |
| ·数据需求分析和数据采集方法 | 第26-28页 |
| ·数据需求分析 | 第26页 |
| ·数据采集方法 | 第26-28页 |
| ·行人自由速度的采集 | 第28-29页 |
| ·行人流基本参数的采集 | 第29-31页 |
| ·采集步骤 | 第29-30页 |
| ·各参数采集 | 第30-31页 |
| ·数据的处理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阶梯路段行人速度特性分析 | 第33-41页 |
| ·双向阶梯段行人自由速度及分布 | 第33-38页 |
| ·上行方向 | 第33-36页 |
| ·下行方向 | 第36-38页 |
| ·影响因素 | 第38-40页 |
| ·性别因素 | 第38-39页 |
| ·设施因素 | 第39-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五章 阶梯路段行人流基本参数模型的建立 | 第41-54页 |
| ·速度-密度模型 | 第41-48页 |
| ·模型拟合方法 | 第41-44页 |
| ·上行方向拟合结果 | 第44-46页 |
| ·下行方向拟合结果 | 第46-48页 |
| ·流量-密度模型 | 第48-51页 |
| ·模型拟合方法 | 第48-49页 |
| ·拟合结果 | 第49-51页 |
| ·设施服务水平分级 | 第51-53页 |
| ·服务水平分级方法 | 第51-52页 |
| ·阶梯路段服务水平分级 | 第52-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 ·主要成果 | 第54页 |
| ·后续展望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