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导论 | 第10-22页 |
| 一、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一)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 (二)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 (一) “生活世界”研究梳理 | 第12-14页 |
| (二) 教师培训的相关研究 | 第14-18页 |
| 1. 教师培训的理论研究 | 第14-15页 |
| 2. 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模式研究 | 第15-16页 |
| 3. 现象学与教师培训的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 (一)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 (二)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1. 文献资料法 | 第18页 |
| 2. 理论分析法 | 第18页 |
| 3. 访谈法 | 第18-19页 |
|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 | 第19页 |
| (一) 研究的重点、难点 | 第19页 |
| 1. 研究重点 | 第19页 |
| 2. 研究的难点 | 第19页 |
| 六、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9页 |
| 七、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 (一) 生活世界 | 第19-20页 |
| (二) 现象学 | 第20-21页 |
| (三) 教师培训 | 第21-22页 |
| 第一章 本真追问——教师的生活世界与内涵 | 第22-30页 |
| 一、教师的生活世界 | 第22-23页 |
| 二、决定教师生活世界的两大要素 | 第23-26页 |
| (一) 教师的物质世界 | 第23-24页 |
| (二) 教师的精神领域 | 第24-25页 |
| (三) 教师物质世界与精神领域的思考 | 第25-26页 |
| 三、“生活世界”概念下的教师内涵 | 第26-30页 |
| (一) 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责任 | 第26-27页 |
| (二) “生活世界”概念下对教师的理解 | 第27-30页 |
| 第二章 羁绊与反思——教师培训的现状与问题 | 第30-38页 |
| 一、我国教师培训现状 | 第30-32页 |
| (一) 教师培训往往流于形式 | 第30-31页 |
| (二) 教师培训实效性的弱化态势 | 第31-32页 |
| 二、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38页 |
| (一) 培训内容实针对性不强 | 第32-33页 |
| (二) 教师培训的组织管理不到位 | 第33页 |
| (三) 教师参与培训的意识不强 | 第33-34页 |
| (四) 培训中“以人为本”理念的缺失 | 第34-38页 |
| 第三章 光明与自由——生活世界视域下教师培训理论与实践体系的释然 | 第38-44页 |
| 一、教育中的生活世界 | 第38-39页 |
| 二、教师培训应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 | 第39-41页 |
| (一) 回归教师的生活世界 | 第39-40页 |
| (二) 教师培训应从教师的生活世界切入 | 第40-41页 |
| 三、回归教师生活世界的意义所在 | 第41-44页 |
| (一) 回归教师生活世界的必然 | 第41页 |
| (二) 回归教师生活世界的意义 | 第41-44页 |
| 第四章 探索与实践——生活世界观照下教师培训的策略思考 | 第44-60页 |
| 一、走向“生活世界”的教师培训内容设计 | 第44-52页 |
| (一) 走向生活世界的教师情感教育 | 第44-47页 |
| (二) 走向生活世界的教师道德教育 | 第47-49页 |
| (三) 走向生活世界的教师知识教育 | 第49-51页 |
| (四) 走向生活世界的教师技能教育 | 第51-52页 |
| 二、走向生活世界的教师培训实施策略 | 第52-60页 |
| (一) 教育叙事式 | 第53-55页 |
| (二) 会诊式培训 | 第55-57页 |
| (三) 校本培训 | 第57-60页 |
| 结论 | 第60-62页 |
| 附录 访谈提纲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 致谢 | 第72-7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