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 第9-10页 |
(二).历史客观性概念涵义的界定 | 第10-12页 |
(三).历史客观性相关理论的研究 | 第12-15页 |
1 学者对“历史客观性”概念的不同看法 | 第12-13页 |
2 相关文献对实现历史叙述客观性的观点 | 第13-15页 |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一 历史教师课堂叙述中存在的客观性问题以及成因 | 第17-32页 |
(一) 历史教师课堂叙述中存在的客观性问题 | 第17-18页 |
1 历史教师课堂史料呈现存在的问题 | 第17页 |
2 历史教师课堂叙述过程中人物评价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二) 从叙述本体论角度探讨课堂叙述客观性问题的成因 | 第18-24页 |
1 关于历史本质问题的思考 | 第18-19页 |
2 关于历史叙述本体论体系的争论 | 第19-21页 |
3 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解上的不足 | 第21-24页 |
(三) 从叙述方式上探讨课堂叙述客观性问题的成因 | 第24-26页 |
(四) 从历史人物评价理论与方法角度探寻课堂叙述客观性问题的成因 | 第26-32页 |
1 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问题 | 第26-28页 |
2 历史人物评价中的一些矛盾现象 | 第28-30页 |
3 关于历史人物局限性问题的争论 | 第30-31页 |
4 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主体性因素 | 第31-32页 |
二 针对叙述客观性问题成因提出的一些解决办法 | 第32-48页 |
(一) 高中历史教师如何进行相关史料的搜集 | 第32-35页 |
1 史料搜集的方法 | 第32-33页 |
2 搜集史料需要注重的原则 | 第33-35页 |
(二) 如何选取具有客观真实性的课堂呈现史料 | 第35-39页 |
(三) 如何运用唯物史观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 | 第39-41页 |
(四) 如何在课堂上运用合理的叙述方式叙述历史事实 | 第41-42页 |
(五)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需要掌握的一些方法 | 第42-48页 |
1 历史人物的评价的一些重要前提 | 第43-44页 |
2 如何合理地选择历史人物评价方法 | 第44-48页 |
三 关于如何客观合理地进行课堂叙述的案例——以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为例 | 第48-52页 |
(一) 如何搜集和选取与孔子相关的课堂呈现史料 | 第48-49页 |
(二) 如何运用合理的课堂叙述方式叙述孔子的思想及其历史作用 | 第49-50页 |
(三) 如何客观地评价孔子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