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导言 | 第8-17页 |
(一) 研究缘起及其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三)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一、幸福的内涵 | 第17-25页 |
(一) 幸福观的历史考察 | 第17-21页 |
1.关于中国历史上幸福的思考 | 第17-18页 |
2.西方幸福观的历史解读 | 第18-21页 |
(二) 幸福的内涵 | 第21-25页 |
1.幸福概念解析 | 第21-23页 |
2.幸福的性质 | 第23-25页 |
二、教育何以观照学生幸福 | 第25-33页 |
(一) 价值关怀向度分析 | 第25-28页 |
1.终极关怀——面向人的本质存在的向度 | 第25-26页 |
2.现实关怀——面向人的生活的向度 | 第26-27页 |
3.终极关怀与现实关怀的统一 | 第27-28页 |
(二) 教育观照学生幸福的原因探析 | 第28-33页 |
1.在终极关怀向度上,教育以学生幸福为终极目的 | 第29-31页 |
2.在现实关怀向度上,教育过程本身就是学生体验幸福的过程 | 第31-33页 |
三、学生幸福的旁落——价值关怀失却在教育上的表现 | 第33-40页 |
(一) 学生的生理需要得不到很好的满足 | 第34-35页 |
(二) 学生的权益、人格受到侵犯 | 第35-36页 |
(三) 学生个性的泯灭 | 第36-37页 |
(四) 教育远离学生生活 | 第37-40页 |
四、教育如何观照学生幸福 | 第40-54页 |
(一) 教育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 | 第40-47页 |
1.适度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 | 第41-42页 |
2.珍视学生个性 | 第42-44页 |
3.培养、发展学生的幸福能力 | 第44-46页 |
4.对学生生活进行意义的引导 | 第46-47页 |
(二) 让幸福走进教育过程 | 第47-54页 |
1.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 | 第47-51页 |
2.倡导人性化的教育手段 | 第51-52页 |
3.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 | 第52-54页 |
结束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