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常用外国语论文--英语论文--写作、修辞论文--翻译论文

英汉同传顺句驱动中的“双念珠模型”--以一次罕见病主题医学会议同传文本为例

致谢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14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研究问题第12页
    1.3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4 论文结构第13-14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4-24页
    2.1 顺句驱动第14-19页
        2.1.1 顺句驱动定义第15页
        2.1.2 顺句驱动前提第15-16页
        2.1.3 顺句驱动的理据第16-18页
        2.1.4 顺句驱动与其他技巧的联动第18-19页
    2.2 同声传译的同步性第19-24页
        2.2.1 同步性研究第19-20页
        2.2.2 同步性难度第20-21页
        2.2.3 同步性与记忆和加工第21-22页
        2.2.4 EVS与同步性第22-24页
第三章 “同传顺句驱动中的双念珠模型”假设第24-35页
    3.1 “双念珠模型”第24-29页
        3.1.1 单语理解时的“单条念珠第25页
        3.1.2 “同传顺句驱动双念珠模型”第25-29页
    3.2 “双念珠模型”推导第29-35页
        3.2.1 语速对同步性的影响第30-31页
        3.2.2 同步性机制第31-35页
            3.2.2.1 同步性第31-32页
            3.2.2.2 模型推导第32-35页
第四章 文本分析和理论验证第35-63页
    4.1 实况文本基本信息第35-37页
        4.1.1 同传实况样本说明第35-36页
        4.1.2 样本基本数据第36-37页
    4.2 样本评述和模型验证第37-63页
        4.2.1 同传实践情境第37-42页
            4.2.1.1 应对原则和策略第37-39页
            4.2.1.2 同传处理能力与内容第39-42页
        4.2.2 顺句驱动“双念珠模型”的验证第42-60页
            4.2.2.1 双念珠模型正向验证第43-49页
            4.2.2.2 双念珠模型反向验证第49-60页
                1) 漏译第49-53页
                2) 省简第53-55页
                3) 错译第55-57页
                4) 扭曲第57-59页
                5) 次优表达第59-60页
        4.2.3 “双念珠模型”的变异第60-63页
            4.2.3.1 逆向移位第60-61页
            4.2.3.2 碎珠重接第61-63页
第五章 结语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6页
附录第66-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职前教育和教学环境对新手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影响
下一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隐喻的翻译策略及影响因素--以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报告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