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课程论文

高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8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7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7-9页
    1.3 文献综述第9-14页
    1.4 相关概念解释第14-15页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5-18页
第2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及其相关专业建设的必要性第18-23页
    2.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第18-20页
        2.1.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第18-19页
        2.1.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第19-20页
    2.2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分析第20-23页
        2.2.1 传统专业不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第20-22页
        2.2.2 加强相关专业建设有助于推动产业发展第22-23页
第3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的内涵与责任主体分析第23-29页
    3.1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的基本内涵第23-25页
        3.1.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第23-24页
        3.1.2 重视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第24-25页
        3.1.3 交叉学科建设作为支撑第25页
    3.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建设责任主体之间的关系第25-29页
        3.2.1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的责任主体第25-27页
        3.2.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建设责任主体之间的关系第27-29页
第4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模式的实践分析第29-35页
    4.1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开设现状分析第29-31页
        4.1.1 新专业学科属性分析第30页
        4.1.2 新专业布点结构分析第30-31页
        4.1.3 新专业所在高校的层级结构第31页
    4.2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的实践模式第31-35页
        4.2.1 依托优势专业建设模式第31-33页
        4.2.2 改造传统专业建设模式第33-35页
第5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问题与原因分析第35-41页
    5.1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所存在的问题第35-38页
        5.1.1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第35-36页
        5.1.2 办学条件相对缺乏第36-37页
        5.1.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滞后第37页
        5.1.4 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第37-38页
    5.2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8-41页
        5.2.1 高校专业设置的盲目性第38-39页
        5.2.2 相关专业建设经费的缺乏第39页
        5.2.3 校企合作缺乏体制机制的保障第39-40页
        5.2.4 学科壁垒的顽固存在第40-41页
第6章 对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的思考第41-49页
    6.1 准确定位:相关专业建设的基本前提第41-42页
        6.1.1 高校对于办学条件的自我认知第41页
        6.1.2 高校对于相关专业的准确定位第41-42页
    6.2 宏观调控:相关专业建设的基本保障第42-43页
        6.2.1 制定专业建设经费投入政策第42页
        6.2.2 完善校企合作关系的政策及制度第42-43页
        6.2.3 建立政府主导的协调机构第43页
    6.3 校企合作: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第43-46页
        6.3.1 健全校企合作的组织实施体系第43-44页
        6.3.2 建立多元化“联合培养”机制第44-45页
        6.3.3 建立企业工程师与高校教师的交流机制第45-46页
    6.4 交叉学科建设:相关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第46-49页
        6.4.1 强化交叉学科建设的办学理念第47页
        6.4.2 建立学科间开放的沟通机制第47-49页
结语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课程开设情况调查分析
下一篇:改革开放条件下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