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主要创新点 | 第16页 |
1.4 论文内容组织结构 | 第16-19页 |
第二章 硬件木马及检测方法研究 | 第19-29页 |
2.1 硬件木马及其检测方法 | 第19-23页 |
2.1.1 硬件木马 | 第19-20页 |
2.1.2 硬件木马分类 | 第20-21页 |
2.1.3 硬件木马检测方法 | 第21-23页 |
2.2 基于组合测试检测硬件木马的可行性分析 | 第23-25页 |
2.3 基于稀有节点检测硬件木马的可行性分析 | 第25-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基于组合测试的硬件木马逻辑检测方法研究 | 第29-43页 |
3.1 基于组合测试的硬件木马检测分析 | 第29-30页 |
3.2 基于组合测试的硬件木马检测模型建立 | 第30-33页 |
3.2.1 硬件木马攻击信号的传递关系分析 | 第31页 |
3.2.2 基于组合测试的硬件木马检测模型建立 | 第31-33页 |
3.3 基于贪婪算法的测试向量生成方案设计 | 第33-36页 |
3.3.1 基于贪婪算法的测试向量生成算法 | 第33-35页 |
3.3.2 基于贪婪算法的测试向量生成方案 | 第35-36页 |
3.4 提高激活效率的测试向量生成方案设计 | 第36-41页 |
3.4.1 最优扩展的测试向量生成算法 | 第37-39页 |
3.4.2 提高激活效率的测试向量生成算法 | 第39-40页 |
3.4.3 提高激活效率的测试向量生成方案 | 第40-41页 |
3.5 本章小节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基于稀有节点的硬件木马逻辑检测方法研究 | 第43-61页 |
4.1 电路中稀有节点分析 | 第43-45页 |
4.1.1 稀有节点分析 | 第43页 |
4.1.2 稀有节点查找 | 第43-45页 |
4.2 基于稀有节点的硬件木马逻辑检测模型建立 | 第45-49页 |
4.2.1 基于稀有节点的硬件木马攻击模型 | 第45-47页 |
4.2.2 基于稀有节点的硬件木马逻辑检测模型建立 | 第47-49页 |
4.3 稀有节点激活次数N的确定 | 第49-53页 |
4.3.1 N与S的关系 | 第49-50页 |
4.3.2 N值确定 | 第50-53页 |
4.4 基于稀有节点的测试向量生成方案设计 | 第53-59页 |
4.4.1 稀有节点查找确定方案 | 第54-55页 |
4.4.2 基于稀有节点的测试向量生成算法 | 第55-57页 |
4.4.3 基于稀有节点的测试向量生成方案 | 第57-59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59-61页 |
第五章 基于逻辑测试的硬件木马检测方法仿真验证 | 第61-81页 |
5.1 基于逻辑测试的硬件木马检测平台搭建 | 第61-64页 |
5.1.1 基于组合测试的硬件木马检测平台搭建 | 第61-62页 |
5.1.2 基于稀有节点的硬件木马检测平台搭建 | 第62-64页 |
5.2 基于组合测试的硬件木马检测仿真验证 | 第64-70页 |
5.2.1 待测电路设计 | 第64-65页 |
5.2.2 基于贪婪算法的组合测试检测方法 | 第65-68页 |
5.2.3 提高激活效率的组合测试检测方法 | 第68-70页 |
5.3 基于稀有节点的硬件木马检测仿真验证 | 第70-80页 |
5.3.1 待测电路设计 | 第70-72页 |
5.3.2 稀有节点查找及参数确定 | 第72-77页 |
5.3.3 基于稀有节点的硬件木马检测方法 | 第77-8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总结 | 第81-82页 |
6.2 展望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作者简历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