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文体活动论文--其他文体活动论文

大学生在MOBA游戏中角色传播的现实影响研究--以《英雄联盟》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0-13页
        1.1.1 问题提出的背景第10-12页
        1.1.2 本研究关注的问题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2 国外研究第15-16页
    1.4 研究设计第16-17页
        1.4.1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2 研究对象第17页
        1.4.3 访谈时间与过程第17页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7-18页
    1.6 研究框架第18-19页
第二章 MOBA游戏与角色相关概述第19-26页
    2.1 MOBA游戏第19-23页
        2.1.1 MOBA游戏的发展历程第19-21页
        2.1.2 MOBA游戏的特点第21-22页
        2.1.3 高学历的游戏玩家与MOBA游戏第22-23页
    2.2 关于英雄联盟第23-24页
        2.2.1 英雄角色第24页
    2.3 角色理论与角色传播第24-26页
        2.3.1 角色理论第24-25页
        2.3.2 角色传播第25-26页
第三章 大学生在MOBA游戏中角色传播的方式第26-32页
    3.1 游戏空间的象征性社会互动传播第26-27页
    3.2 传播主体平等的角色扮演行为第27-29页
        3.2.1 基于自我传播的角色定位和角色领悟第28页
        3.2.2 “镜中我”下的角色实践第28-29页
    3.3 游戏角色与现实角色的传播关系第29-32页
        3.3.1 “类我”传播的角色转换第29-30页
        3.3.2 异我传播的角色冲突第30-31页
        3.3.3 内外传播不一致的角色错位第31-32页
第四章 大学生在MOBA游戏中角色传播的现实影响第32-37页
    4.1 大学生在MOBA游戏中角色传播的积极影响第32-34页
        4.1.1 角色间的组织传播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整体意识、大局意识第32-33页
        4.1.2 角色间的互动交流扩大了大学生的人际传播范围第33页
        4.1.3 轻松愉悦的角色扮演有利于大学生调整角色定位第33-34页
    4.2 大学生在MOBA游戏中角色传播的消极影响第34-37页
        4.2.1 英雄角色行为搬演到现实社会,造成不良行为甚至引发犯罪第34-35页
        4.2.2 角色扮演不成功,易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自我社会认可度低第35-36页
        4.2.3 一味沉浸游戏角色导致大学生难以融入社会第36-37页
第五章 应对MOBA游戏危害的对策建议第37-41页
    5.1 强化网络游戏的管理力度第37-38页
        5.1.1 政府应该制定完善的角色游戏管理规定,严格把关第37页
        5.1.2 游戏开发者建立角色动态性能机制,平衡游戏角色的困难程度第37-38页
        5.1.3 建立游戏玩家角色行为档案,控制玩家不良行为第38页
    5.2 加强对大学生角色定位的正确引导第38-39页
        5.2.1 实时监控玩家的游戏行为第38页
        5.2.2 强化大学生的自我定位教育,客观对待网络游戏第38-39页
    5.3 创建绿色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第39-41页
        5.3.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主流网络文化氛围第39页
        5.3.2 大学生应该加强网络游戏道德素养第39-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6页
致谢第46-47页
附录一 被访大学生玩家资料第47-52页
附录二 访谈提纲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逻辑测试的硬件木马检测方法研究
下一篇: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师职业体验之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