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股权激励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 第16页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6 论文本文的主要贡献与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1.6.1 论文研究的主要贡献 | 第19页 |
1.6.2 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2 股权激励相关理论分析 | 第20-24页 |
2.1 股权激励的相关理论 | 第20-21页 |
2.1.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页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0-21页 |
2.2 企业股权激励的必要性 | 第21-24页 |
2.2.1 缓解委托代理矛盾避免短视行为的需要 | 第21-22页 |
2.2.2 为企业留住和吸引核心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 第22页 |
2.2.3 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第22-24页 |
3 DL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与效果 | 第24-39页 |
3.1 DL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背景及动因 | 第24-27页 |
3.1.1 公司股权激励背景 | 第24页 |
3.1.2 公司股权激励动因 | 第24-27页 |
3.2 DL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方案 | 第27-28页 |
3.3 DL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效果 | 第28-39页 |
3.3.1 股权激励下的高管行为 | 第28-30页 |
3.3.2 股权激励下的会计业绩 | 第30-34页 |
3.3.3 股权激励下的市场反应 | 第34-36页 |
3.3.4 股权激励下企业人才与核心竞争力情况 | 第36-39页 |
4 DL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39-47页 |
4.1 DL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中存在的问题 | 第39-44页 |
4.1.1 激励效果不明显 | 第39-41页 |
4.1.2 股权激励基础存在问题 | 第41-43页 |
4.1.3 激励方案设计存在缺陷 | 第43-44页 |
4.2 成因分析 | 第44-47页 |
4.2.1 公司治理不完善 | 第44-45页 |
4.2.2 我国资本市场体制和相关法律政策不完善 | 第45-47页 |
5 完善DL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的建议 | 第47-51页 |
5.1 制定科学的股权激励方案 | 第47页 |
5.1.1 健全股权激励的绩效考核基础 | 第47页 |
5.1.2 选择恰当的股权激励方式及期限 | 第47页 |
5.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47-48页 |
5.3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 第48页 |
5.4 健全外部市场环境 | 第48-51页 |
5.4.1 健全资本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 | 第48-49页 |
5.4.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49页 |
5.4.3 完善企业信息披露制度 | 第49-51页 |
6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51-5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