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理论论文

压燃式发动机缸内氧浓度分布对排放物生成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7页
    1.1 引言第12-15页
        1.1.1 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第12-13页
        1.1.2 日趋严格的油耗法规和排放法规第13-15页
    1.2 限制柴油机发展的排放难题及相关应对思路第15-18页
    1.3 EGR分层技术在柴油机上的应用第18-25页
        1.3.1 EGR技术简介及作用机理第18-20页
        1.3.2 EGR分层技术的提出第20-22页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2-25页
    1.4 CFD在求解内燃机燃烧及排放问题中的应用第25-26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6-27页
第2章 数值模拟平台的建立及目标氧浓度分布形式的确定第27-45页
    2.1 数值模拟平台的建立第27-35页
        2.1.1 三维几何模型的处理第27-30页
        2.1.2 计算网格的划分第30-32页
        2.1.3 求解器参数的设定第32-34页
        2.1.4 数值模型的验证第34-35页
    2.2 目标氧浓度分布形式的确定第35-43页
        2.2.1 缸内排放物原始场分析第36-39页
        2.2.2 目标氧浓度分布形式的确定第39-40页
        2.2.3 氧浓度分布形式评价标准第40-41页
        2.2.4 缸内原始流场分析第41-43页
    2.3 缸内目标氧浓度分布形式对发动机排放物生成的影响第43-44页
    2.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3章 实现目标氧浓度分布形式的废气引入策略探究第45-72页
    3.1 基于单一进气道引入废气的目标氧浓度分布形式探究第45-51页
        3.1.1 切向气道引入废气第45-48页
        3.1.2 螺旋气道引入废气第48-51页
    3.2 基于废气引流管方案的目标氧浓度分布形式探究第51-60页
        3.2.1 切向气道添加废气引流管第52-55页
        3.2.2 螺旋气道添加废气引流管第55-57页
        3.2.3 双进气道添加废气引流管第57-58页
        3.2.4 废气引入压力对缸内氧浓度分布形式的影响第58-60页
    3.3 基于废气引流板方案的目标氧浓度分布形式探究第60-69页
        3.3.1 切向气道添加废气引流板第60-63页
        3.3.2 螺旋气道添加废气引流板第63-69页
    3.4 发动机转速对缸内氧浓度分布形式的影响第69-70页
    3.5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4章 缸内氧浓度分布对发动机燃烧及排放的影响第72-94页
    4.1 不同氧浓度分布形式排放水平对比第72-73页
    4.2 氧浓度分布形式对发动机燃烧及排放的影响第73-84页
        4.2.1 氧浓度分布形式对燃烧的影响第74-75页
        4.2.2 氧浓度分布形式对排放物生成的影响第75-78页
        4.2.3 不同氧浓度分布形式氧浓度场和温度场演变历程第78-79页
        4.2.4 不同氧浓度分布形式NO和soot浓度场演变历程第79-82页
        4.2.5 第一种目标氧浓度分布形式对燃烧及排放的影响第82-84页
    4.3 不同转速及负荷下氧浓度分布形式对排放物生成的影响第84-88页
        4.3.1 不同转速下氧浓度分布形式对排放物生成的影响第84-85页
        4.3.2 不同负荷下氧浓度分布形式对排放物生成的影响第85-88页
    4.4 不同进气压力下氧浓度分布形式对排放物生成的影响第88-92页
    4.5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5章 全文总结及未来工作展望第94-97页
    5.1 全文总结第94-96页
    5.2 未来工作展望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3页
作者简介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氧燃料对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燃料特性对压燃式发动机喷雾及燃烧过程影响的光学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