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食品标准与检验论文--食品的微生物检验论文

基于微滴式数字PCR的食品中GⅡ型诺如病毒和副溶血性弧菌活菌检测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9页
    1.1 诺如病毒第11-15页
        1.1.1 诺如病毒概况第11-12页
        1.1.2 诺如病毒的检测方法第12-13页
        1.1.3 食品中诺如病毒的富集方法第13-15页
    1.2 副溶血性弧菌第15-21页
        1.2.1 副溶血性弧菌概况第15-16页
        1.2.2 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第16-18页
        1.2.3 食源性致病菌活菌检测技术第18-21页
    1.3 数字PCR第21-26页
        1.3.1 数字PCR简介第21-22页
        1.3.2 数字PCR的发展第22-23页
        1.3.3 数字PCR的应用第23-26页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第26-29页
        1.4.1 立项依据与意义第26-27页
        1.4.2 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二章 GⅡ型诺如病毒的RT-ddPCR检测方法的研究第29-42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9-33页
        2.2.1 材料与试剂第29-30页
        2.2.2 仪器与设备第30-31页
        2.2.3 引物和探针第31页
        2.2.4 实验方法第31-33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3-41页
        2.3.1 标准曲线的构建第33-34页
        2.3.2 不同退火温度对RT-ddPCR检测GⅡ型诺如病毒结果的影响第34-36页
        2.3.3 RT-ddPCR和RT-qPCR的灵敏度比较第36-37页
        2.3.4 RT-ddPCR和RT-qPCR的重复性比较第37-38页
        2.3.5 不同条件下人工污染样品的GⅡ型诺如病毒回收率的研究第38-40页
        2.3.6 RT-ddPCR和RT-qPCR检测人工污染西生菜中GⅡ型诺如病毒的比较第40-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副溶血性弧菌活菌的PMA-ddPCR检测方法的研究第42-59页
    3.1 引言第42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2-48页
        3.2.1 菌株第42-43页
        3.2.2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第43页
        3.2.3 仪器与设备第43-44页
        3.2.4 实验方法第44-48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8-58页
        3.3.1 引物的筛选结果第48-50页
        3.3.2 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结果第50-51页
        3.3.3 PMA处理优化结果第51-53页
        3.3.4 PMA-ddPCR、PMA-qPCR和qPCR的线性关系第53-54页
        3.3.5 PMA-ddPCR、PMA-qPCR和qPCR检测不同活菌比例的菌液结果第54-55页
        3.3.6 PMA-ddPCR和PMA-qPCR的灵敏度第55-56页
        3.3.7 PMA-ddPCR和PMA-qPCR测定人工污染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活菌第56-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结论与展望第59-62页
    结论第59-60页
    本文创新点第60页
    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5-76页
致谢第76-78页
附件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良剂对冷冻面团及其烘烤面包品质的影响
下一篇:大豆分离蛋白与特定风味化合物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