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舱室模型高频噪声预报及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船舶舱室噪声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船舶舱室噪声综述 | 第11-12页 |
1.2.2 船舶舱室噪声预报方法综述 | 第12-15页 |
1.2.3 统计能量分析基本原理 | 第15-17页 |
1.3 我国船舶舱室噪声控制技术概况 | 第17-20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统计能量分析法参数设置及建模 | 第21-36页 |
2.1 舱室模型的建立 | 第21-24页 |
2.1.1 舱室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21-23页 |
2.1.2 舱室SEA模型的建立 | 第23-24页 |
2.2 统计能量分析法参数的确定 | 第24-34页 |
2.2.1 统计能量分析方法能量平衡方程 | 第24-26页 |
2.2.2 模态密度的确定 | 第26-28页 |
2.2.3 内损耗因子的确定 | 第28-30页 |
2.2.4 耦合损耗因子的确定 | 第30-33页 |
2.2.5 输入功率的确定 | 第33-34页 |
2.3 统计能量分析系统动力响应 | 第34-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SEA方法验证及舱室模型高频噪声预报 | 第36-45页 |
3.1 SEA方法的验证 | 第36-37页 |
3.2 本模型激励源的选取 | 第37-40页 |
3.2.1 选取的原则 | 第37-39页 |
3.2.2 激励源的添加 | 第39-40页 |
3.3 噪声的预报 | 第40-42页 |
3.4 舱室噪声云图 | 第42-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舱室噪声控制技术研究 | 第45-58页 |
4.1 吸声技术的控制效果 | 第45-47页 |
4.2 隔声技术的控制效果 | 第47-49页 |
4.3 隔振技术的控制效果 | 第49-51页 |
4.4 阻尼减振技术 | 第51-56页 |
4.4.1 不同阻尼类型的作用效果 | 第52-53页 |
4.4.2 阻尼不同粘贴位置的作用效果 | 第53-55页 |
4.4.3 阻尼位置对不同激励类型的影响 | 第55-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附录1 | 第65-66页 |
附录2 | 第66-67页 |
附录3 | 第67-68页 |
附录4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