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 海洋平台结构强度分析及疲劳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平台结构强度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海洋平台疲劳评估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案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案 | 第14-15页 |
第2章 半潜式海洋通信平台结构设计及水动力载荷计算 | 第15-40页 |
2.1 概述 | 第15页 |
2.2 半潜式海洋通信平台总体结构设计 | 第15-21页 |
2.3 新型半潜式海洋通信平台的设计参数 | 第21-23页 |
2.3.1 坐标系的选择 | 第21页 |
2.3.2 主尺度的确定 | 第21-22页 |
2.3.3 材料特性 | 第22页 |
2.3.4 环境条件 | 第22-23页 |
2.3.5 载荷条件 | 第23页 |
2.4 波浪载荷计算基本理论 | 第23-26页 |
2.4.1 随机波浪理论 | 第23-25页 |
2.4.2 频域分析法 | 第25页 |
2.4.3 波浪散布图 | 第25-26页 |
2.4.4 短期预报 | 第26页 |
2.4.5 长期预报 | 第26页 |
2.5 新型半潜式海洋通信平台水动力模型 | 第26-28页 |
2.5.1 第一种平台的Panel Model | 第26-27页 |
2.5.2 第二种平台的Panel Model | 第27页 |
2.5.3 第三种平台的Panel Model | 第27-28页 |
2.6 新型半潜式海洋通信平台水动力分析 | 第28-39页 |
2.6.1 附连质量和阻尼系数 | 第29-31页 |
2.6.2 运动响应 | 第31-32页 |
2.6.3 一阶波浪激励力 | 第32-35页 |
2.6.4 剖面载荷 | 第35-39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半潜式海洋通信平台结构强度分析 | 第40-55页 |
3.1 概述 | 第40页 |
3.2 海洋平台设计载荷计算与分析 | 第40-43页 |
3.2.1 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3.2.2 建模方法及原则 | 第41页 |
3.2.3 坐标系的选择 | 第41-42页 |
3.2.4 边界条件 | 第42页 |
3.2.5 载荷计算 | 第42-43页 |
3.3 基于设计波参数的计算 | 第43-46页 |
3.3.1 设计波简介 | 第43页 |
3.3.2 设计波法计算原理 | 第43-44页 |
3.3.3 设计波参数的确定 | 第44-46页 |
3.4 平台主体结构强度校核 | 第46-54页 |
3.4.1 屈服失效准则 | 第46-47页 |
3.4.2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7-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半潜式海洋通信平台疲劳评估 | 第55-67页 |
4.1 概述 | 第55页 |
4.2 疲劳分析基本原理 | 第55-56页 |
4.2.1 疲劳累积损伤 | 第55页 |
4.2.2 疲劳校核准则 | 第55-56页 |
4.3 疲劳分析的要求 | 第56-57页 |
4.3.1 规范的具体要求 | 第56页 |
4.3.2 疲劳分析对子结构模型的要求 | 第56-57页 |
4.4 疲劳分析流程 | 第57页 |
4.5 疲劳分析环境参数 | 第57-61页 |
4.6 平台危险节点的筛选 | 第61-62页 |
4.7 危险节点疲劳计算结果 | 第62-64页 |
4.7.1 危险节点的坐标位置确定 | 第62页 |
4.7.2 危险节点的应力传递函数 | 第62-63页 |
4.7.3 危险节点的疲劳寿命 | 第63-64页 |
4.8 危险节点疲劳寿命的敏感性分析 | 第64-66页 |
4.8.1 S -N曲线的敏感性分析 | 第64-65页 |
4.8.2 波浪谱的敏感性分析 | 第65-66页 |
4.8.3 长期海况的敏感性分析 | 第66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