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对工作场所员工非伦理行为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绪论 | 第13-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本文创新 | 第16-17页 |
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7-31页 |
2.1 绩效考核 | 第17-22页 |
2.1.1 绩效考核概念 | 第17-18页 |
2.1.2 绩效考核维度划分 | 第18-19页 |
2.1.3 绩效考核目的的测量 | 第19页 |
2.1.4 绩效考核目的的影响结果 | 第19-21页 |
2.1.5 本节小结 | 第21-22页 |
2.2 工作压力 | 第22-26页 |
2.2.1 工作压力的含义 | 第22页 |
2.2.2 工作压力的维度 | 第22-23页 |
2.2.3 工作压力的测量 | 第23-24页 |
2.2.4 工作压力的相关研究 | 第24-26页 |
2.2.5 本节小结 | 第26页 |
2.3 非伦理行为 | 第26-29页 |
2.3.1 非伦理行为辨析 | 第26-27页 |
2.3.2 非伦理行为的维度和测量 | 第27页 |
2.3.3 非伦理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27-29页 |
2.3.4 本节小结 | 第29页 |
2.4 研究理论基础 | 第29-31页 |
2.4.1 社会交换理论 | 第29-30页 |
2.4.2 压力源——情绪理论 | 第30-31页 |
3 变量的相关研究及假设 | 第31-38页 |
3.1 绩效考核与工作场所非伦理行为相关研究 | 第31页 |
3.2 绩效考核目的与工作压力的相关研究 | 第31-32页 |
3.3 工作压力与非伦理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32-33页 |
3.4 研究假设总体模型 | 第33-38页 |
3.4.1 绩效考核目的对非伦理行为影响假设 | 第33-34页 |
3.4.2 绩效考核目的对工作压力影响假设 | 第34-36页 |
3.4.3 工作压力对非伦理行为影响假设 | 第36页 |
3.4.4 工作压力中介效应假设 | 第36-38页 |
4 研究设计 | 第38-50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38-39页 |
4.1.1 问卷调查方法 | 第38页 |
4.1.2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8-39页 |
4.2 问卷设计 | 第39-42页 |
4.2.1 绩效考核目的 | 第39-40页 |
4.2.2 工作压力 | 第40-41页 |
4.2.3 个体非伦理行为 | 第41-42页 |
4.3 小样本的预测试 | 第42-49页 |
4.3.1 预测样本描述性统计 | 第42-43页 |
4.3.2 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第43-49页 |
4.4 量表的修正完善 | 第49-50页 |
5 大规模调查和模型验证 | 第50-71页 |
5.1 样本选取 | 第50页 |
5.2 样本描述 | 第50-52页 |
5.3 缺失值的处理 | 第52页 |
5.4 量表信效度检验 | 第52-58页 |
5.5 变量相关性检验 | 第58-59页 |
5.6 假设验证 | 第59-71页 |
5.6.1 直接效应验证 | 第59-65页 |
5.6.2 中介效应验证 | 第65-70页 |
5.6.3 研究结果综述 | 第70-71页 |
6 研究启示与展望 | 第71-79页 |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及讨论 | 第71-72页 |
6.1.1 绩效考核目的对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效应 | 第71页 |
6.1.2 绩效考核目的对工作压力的影响效应 | 第71页 |
6.1.3 工作压力对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效应 | 第71-72页 |
6.1.4 工作压力的中介效应 | 第72页 |
6.2 研究的管理启示 | 第72-77页 |
6.2.1 持续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 第72-74页 |
6.2.2 合理控制工作压力 | 第74-75页 |
6.2.3 有效遏制非伦理行为 | 第75-77页 |
6.3 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77-79页 |
6.3.1 缺乏具体情境的探讨 | 第77页 |
6.3.2 缺乏调节变量的探讨 | 第77页 |
6.3.3 测量工具有待完善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附录一 | 第85-87页 |
附录二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