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2.3 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1.3 重要概念界定 | 第12页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2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2.1 理论回顾 | 第14-16页 |
2.1.1 产业发展相关理论 | 第14-15页 |
2.1.2 交通基础设施相关理论 | 第15-16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2.2.1 成渝城市群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2.2.2 工业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关系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2.2.3 耦合概念与耦合关系的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2.2.4 文献评述 | 第19-20页 |
3 成渝城市群工业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的现状分析 | 第20-28页 |
3.1 成渝城市群工业发展现状 | 第21-24页 |
3.1.1 城市群工业发展总体概况 | 第21-22页 |
3.1.2 各城市工业发展现状 | 第22-24页 |
3.2 成渝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现状 | 第24-26页 |
3.2.1 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总体概况 | 第24页 |
3.2.2 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现状 | 第24-26页 |
3.3 小结 | 第26-28页 |
4 城市群工业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的耦合机理分析 | 第28-40页 |
4.1 工业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耦合的一般机理分析 | 第28-32页 |
4.1.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工业发展 | 第28-31页 |
4.1.2 工业发展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第31-32页 |
4.2 城市群框架下工业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的耦合机理分析 | 第32-38页 |
4.2.1 城市间工业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的耦合机理分析 | 第32-34页 |
4.2.2 基于椭圆社会理论的成渝城市群工业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的耦合机理分析 | 第34-38页 |
4.3 小结 | 第38-40页 |
5 成渝城市群工业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耦合关系实证分析 | 第40-62页 |
5.1 工业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耦合协调模型 | 第40-44页 |
5.1.1 耦合模型 | 第40-43页 |
5.1.2 耦合协调模型 | 第43-44页 |
5.2 成渝城市群工业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耦合程度实证分析 | 第44-61页 |
5.2.1 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 第44-49页 |
5.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49页 |
5.2.3 子系统综合序参量测度与分析 | 第49-56页 |
5.2.4 耦合程度测度与分析 | 第56-61页 |
5.3 小结 | 第61-62页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2-6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3-66页 |
6.2.1 促进工业发展子系统整体水平提升的政策建议 | 第63-64页 |
6.2.2 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子系统整体水平提升的政策建议 | 第64-65页 |
6.2.3 促进“工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65-66页 |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附录 | 第76页 |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 第76页 |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