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2-13页 |
(一) 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3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13页 |
四、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一) 特殊儿童 | 第13-14页 |
(二) 早期干预 | 第14页 |
(三) 家长参与 | 第14-15页 |
(四) 父母教养效能感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7页 |
一、家长参与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一) 特殊儿童家长参与的政策法律 | 第16-17页 |
(二) 家长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7-18页 |
(三) 特殊儿童家长参与的积极意义 | 第18-19页 |
二、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研究综述 | 第19-24页 |
(一)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类型 | 第19-20页 |
(二)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律 | 第20-21页 |
(三)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积极意义 | 第21-22页 |
(四)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中家长参与的研究 | 第22-24页 |
三、父母教养效能感相关研究 | 第24-26页 |
(一) 父母教养效能感影响因素 | 第24页 |
(二) 父母教养效能感的作用 | 第24-25页 |
(三) 父母教养效能感与家长参与的研究 | 第25-26页 |
四、总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7-31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2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一) 文献法 | 第27页 |
(二) 问卷调查法 | 第27-28页 |
三、研究工具 | 第28-30页 |
(一) 家长参与子女早期干预的调查问卷 | 第28-29页 |
(二) 父母教养效能感问卷 | 第29-30页 |
四、研究过程 | 第30-31页 |
(一) 样本选取 | 第30页 |
(二)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30页 |
(三)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第30-31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第31-47页 |
一、被试基本资料分析 | 第31-33页 |
二、特殊儿童家长对参与早期干预的态度和行为 | 第33-41页 |
(一) 整体分析 | 第33-38页 |
(二)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家长参与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 第38-41页 |
三、父母教养效能感分析 | 第41-44页 |
(一) 整体分析 | 第41-43页 |
(二)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效能感的影响 | 第43-44页 |
四、家长参与态度、行为与效能感的关系 | 第44-47页 |
(一) 家长参与态度、行为与效能感的相关分析 | 第44页 |
(二) 家长参与态度、行为与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 第44-47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47-54页 |
一、家长参与态度、参与行为与教养效能感的总体状况 | 第47-51页 |
(一) 特殊儿童家长参与早期干预态度分析 | 第47页 |
(二) 特殊儿童家长参与早期干预行为分析 | 第47-48页 |
(三) 特殊儿童家长教养效能感分析 | 第48-51页 |
二、家长参与态度、参与行为与教养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1-52页 |
(一) 人口统计学因素对父母参与态度的影响 | 第51页 |
(二) 人口统计学因素对父母参与行为的影响 | 第51-52页 |
(三) 人口统计学因素对父母教养效能感的影响 | 第52页 |
三、家长参与态度、参与行为与教养效能感相互关系的讨论 | 第52-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4-58页 |
一、结论 | 第54页 |
(一) 家长参与意识强烈,参与态度较高 | 第54页 |
(二) 家长参与行为积极,但仍存在不足 | 第54页 |
(三) 家长教养效能感有待进一步提升 | 第54页 |
(四) 参与态度、效能感、参与行为相互影响 | 第54页 |
二、建议 | 第54-58页 |
(一) 政府要重视家长权益,提供支持和保障 | 第54-55页 |
(二) 机构要促进家长合作,提供机会和平台 | 第55-56页 |
(三) 家长要发挥潜在作用,提高参与水平 | 第56-58页 |
第七章 研究者的反思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附录 | 第65-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