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0-12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3 论文结构与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1.3.1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3.2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4-25页 |
2.1 中学地理教育环境渗透的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2.1.1 渗透 | 第14页 |
2.1.2 环境教育 | 第14-15页 |
2.1.3 地理学科环境教育渗透 | 第15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2.3 中学地理环境教育渗透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3.1 环境伦理理论 | 第22页 |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2.3.3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3-25页 |
第3章 中学地理教育环境渗透的主要内容、方式和特征 | 第25-36页 |
3.1 中学地理教育环境渗透的主要内容 | 第25-33页 |
3.1.1 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25-29页 |
3.1.2 初中地理教材中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29-33页 |
3.2 中学地理环境教育的渗透方式 | 第33-34页 |
3.2.1 课堂渗透方式 | 第33页 |
3.2.2 课外渗透方式 | 第33-34页 |
3.3 中学地理环境教育渗透的特征 | 第34-36页 |
3.3.1 以人地关系为主线阐明环境问题的成因规律 | 第34页 |
3.3.2 以自然要素研究为基础传授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 | 第34-35页 |
3.3.3 以人类活动为背景分析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 第35-36页 |
第4章 中学地理学科中环境教育渗透现状审视 | 第36-52页 |
4.1 调查问卷的维度设计 | 第36-38页 |
4.1.1 学生问卷维度的设计 | 第36-37页 |
4.1.2 教师问卷维度的设计 | 第37-38页 |
4.2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 第38-41页 |
4.2.1 学生问卷调查对象与样本分析 | 第38-39页 |
4.2.2 教师问卷调查对象与样本分析 | 第39-40页 |
4.2.3 实施问卷预测与信度、效度分析 | 第40-41页 |
4.3 中学地理学科的环境教育现状分析 | 第41-52页 |
4.3.1 中学生环境素养现状的分析 | 第41-46页 |
4.3.2 中学地理教师环境教育现状的分析 | 第46-52页 |
第5章 中学地理学科中环境教育渗透的策略 | 第52-58页 |
5.1 加强师资建设,提升环境教育教学质量 | 第52-53页 |
5.1.1 增加地理教师环境教育的培训 | 第52页 |
5.1.2 教师环境教育素养的自我提升 | 第52-53页 |
5.2 优化课堂教学,构建高效的环境教育渗透的模式 | 第53-55页 |
5.2.1 活用教学案例 | 第53-54页 |
5.2.2 鼓励自主探究 | 第54-55页 |
5.2.3 注重课堂的交流与合作学习 | 第55页 |
5.3 开展课外实践,拓宽环境教育的范围与渠道 | 第55-58页 |
5.3.1 因时制宜,积极开展校内环境教育活动 | 第55-56页 |
5.3.2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开展课外环境教育活动 | 第56-5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8-6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6.2 本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6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后记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