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1.4.1 开放教育资源 | 第14页 |
1.4.2 开放课程 | 第14页 |
1.4.3 公开课 | 第14-15页 |
1.4.4 微课 | 第15页 |
1.4.5 慕课 | 第15-16页 |
1.4.6 网络视频公开课 | 第16页 |
1.5 网络视频公开课的特点 | 第16-18页 |
1.5.1 不受时空限制 | 第17页 |
1.5.2 免费公开,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 | 第17页 |
1.5.3 课程内容丰富多彩 | 第17-18页 |
1.5.4 主讲教师的精湛授课 | 第18页 |
1.6 主要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1.6.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8-19页 |
1.6.2 视听传播理论 | 第19-21页 |
2 网络视频公开课研究综述 | 第21-31页 |
2.1 国内外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2.1.1 国内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2.1.2 国外发展历程 | 第22页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2-27页 |
2.2.1 国内整体研究趋势 | 第22-23页 |
2.2.2 国内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7页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7-31页 |
2.3.1 国外整体研究趋势 | 第27-28页 |
2.3.2 国外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8-31页 |
3 大学生使用网络视频公开课的现状调查 | 第31-43页 |
3.1 调查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 第31-33页 |
3.1.1 调查目的 | 第31页 |
3.1.2 问卷设计说明 | 第31-32页 |
3.1.3 调查实施 | 第32-33页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33-43页 |
3.2.1 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33-34页 |
3.2.2 对网络视频公开课的知晓情况 | 第34-36页 |
3.2.3 网络视频公开课的使用情况 | 第36-40页 |
3.2.4 网络视频公开课影响使用因素 | 第40-42页 |
3.2.5 观看网络视频公开课时期望得到的支持与帮助 | 第42-43页 |
4 大学生使用网络视频公开课的问题与归因 | 第43-49页 |
4.1 大学生使用网络视频公开课现状的问题分析 | 第43-45页 |
4.1.1 大学生对网络视频公开课平台的知晓程度不高 | 第43页 |
4.1.2 大学生使用网络视频公开课频率偏少 | 第43-44页 |
4.1.3 影响使用因素分析 | 第44-45页 |
4.2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5-49页 |
4.2.1 宣传力度不到位,教学中应用欠缺 | 第45页 |
4.2.2 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差 | 第45页 |
4.2.3 主讲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 | 第45-46页 |
4.2.4 课程平台内容分类不清晰,相关资源缺乏 | 第46-47页 |
4.2.5 课程内容设计与制作质量有待提高 | 第47-49页 |
5 提高大学生使用网络视频公开课的解决对策 | 第49-53页 |
5.1 加大宣传和应用力度 | 第49-50页 |
5.2 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 | 第50页 |
5.3 主讲教师教学方式多样化 | 第50页 |
5.4 课程平台内容分类要清晰,提供与课程内容相关资源的下载 | 第50-51页 |
5.5 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内容设计要合理,提高制作技术水平 | 第51-53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53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53-54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