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师生关系论文

生态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一、绪论第11-22页
    (一)问题缘由第11-12页
        1.师生关系问题严峻使然第11-12页
        2.时代发展的要求第12页
        3.生态学研究视角的产生第12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研究目的第12页
        2.研究意义第12-13页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3页
        1.研究思路第13页
        2.研究方法第13页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1页
        1.国内外生态学相关研究现状第13-15页
        2.国内外师生关系研究现状第15-19页
        3.生态师生关系研究现状第19-20页
        4.已有研究的不足第20-21页
    (五)主要创新点第21-22页
        1.新的研究视角第21页
        2.新的研究对象第21页
        3.跨学科应用第21-22页
二、生态师生关系构建的理论基础第22-39页
    (一)生态学理论第22-30页
        1.相关概念界定第22-24页
        2.生态学主要原理第24-30页
    (二)师生关系理论第30-39页
        1.相关概念界定第30-31页
        2.师生关系理论第31-34页
        3.生态师生关系理论第34-39页
三、师生关系的非生态化现状与归因分析第39-47页
    (一)生态师生关系现状分析第39-42页
    (二)生态师生关系缺失归因第42-47页
        1.传统文化不利因素影响第42-43页
        2.学生自身因素第43-44页
        3.教师自身因素第44-45页
        4.学校生态系统不完善第45-46页
        5.家庭、社会生态环境影响第46-47页
四、生态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第47-60页
    (一)生态师生关系的关键生态因子——教师第47-49页
        1.调节教师生态位,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第47-48页
        2.控制限制因子,拓展师生交往空间第48-49页
        3.依据生态节律,安排教育教学工作第49页
    (二)生态师生关系的关键生态因子——学生第49-52页
        1.关注学生生态位,因材施教第49-50页
        2.控制限制因子,树立正确观念第50-51页
        3.依据海恩法则,防患于未然第51-52页
    (三)生态师生关系的关键生态因子——学校生态环境第52-56页
        1.营建优雅的学校生态环境第52-54页
        2.优化班级生态环境,形成班级整体效应第54-55页
        3.克服“花盆效应”,坚持“对外开放”第55-56页
    (四)生态师生关系的关键生态因子——家庭与社会第56-60页
        1.家庭因子第56-57页
        2.社会因子第57-60页
结束语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南省大学生使用网络视频公开课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信息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授课中的应用研究